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1年3月3日,“萬里茶道”世界文化遺產聯合申遺領導組來祁門縣考察,指導該縣申報萬里茶道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萬里茶道”是貫穿歐亞大陸的國際商道,串聯了中俄蒙三國的文化遺產、秀美山水和民族風情,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文化旅游IP。2017年,在國家文旅部支持下,黃山市正式成為中俄蒙“萬里茶道”國際旅游聯盟成員。此次,“萬里茶道”世界文化遺產聯合申遺領導組專家一行先后到中國祁紅博物館、祁門茶業改良場舊址、閶江古碼頭、茶山公園、洪家大屋、桃源古村落,對歷史建筑、茶園、古道、碼頭、鄉村等與祁門紅茶有關的申遺入選點進行實地走訪。
考察組成員、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傅晶就“萬里茶道”申遺文本編制和“絲綢之路”跨國申遺項目詳細闡述和技術指導做了講話,希望祁門縣政府及社會各界在“萬里茶道”申遺中,堅定申遺目標,加強歷史古建筑保護,深化祁紅文化遺產發掘。進一步建立健全申遺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做好沿線遺產點保護和環境風貌的整治,加強申遺基礎研究和技術交流合作。通過一手抓申遺各項技術工作的穩步推進,一手抓祁紅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讓“萬里茶道”申遺進一步擦亮祁門紅茶這一遞給世界的名片。
考察組成員、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二級巡視員王風竹表示,中蒙俄“萬里茶道”的聯合申遺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重視,是茶產業振興的標志,對全面帶動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希望祁門縣把祁紅產業和文化旅游大融合,用新的形式、新的方式進行傳承保護和利用,引導全民參與全社會關注,努力探索出“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的新路子。
據了解,在唐代,祁門茶葉已大量銷往我國中原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嘉靖年間,山西商人到徽州轉運茶葉,以茶葉、絲綢、糧食等商品,經北路進入蒙古,轉運輸入到俄國。漢口開埠后,成為全國最大的國際性茶葉交易市場,并因其顯著的茶葉貿易被稱為“東方茶港”。祁門紅茶自光緒初年問世后,短短十來年間,即暢銷漢口茶市。中國現代茶葉科技奠基人陸溁對清末漢口茶市進行了詳細調研,在1910年所寫《調查國內茶務報告書》中說:“查漢口茶市,合四省之茶記之,其價值以安徽之祁門茶為最昂。”反映了祁紅產量之大與地位之重要。1916年《協和報》刊文《漢口茶業狀況》說:“漢口茶業向分兩湖市與祁門市,其貨多銷外洋,而銷與俄國者最多。”據記載可知,祁門茶在當時的漢口茶市上,數量最少年份也要占到總數的八分之一左右,而多時則占到總數的六分之一上下,份額十分驚人。很顯然,祁門成了“萬里茶道”重要的茶源之一。
祁門是中國紅茶之鄉,絕佳的自然環境誕生了享譽世界的祁門紅茶,曾三獲世界金獎,位列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1979年7月,鄧小平視察黃山時曾贊賞“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近年來,祁門縣始終把祁紅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大力實施祁紅振興計劃。“十四五”,祁門主動融入“萬里茶道”國際旅游帶,建立祁門紅茶區域公共品牌保護管控體系,豐富產業及產品業態,增加茶產業附加值,到2025年,祁門縣力爭茶葉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王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