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每到周末,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紛紛奔波于各類校外培訓機構之間,大部分家長則承擔起接送甚至陪護的重任。這已經成為池州主城區很多中小學生及家長們周末的生活常態。池州主城區校外培訓行業現狀究竟如何?有多少孩子在上各種課外班?存在哪些問題?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現象
多數孩子都報了輔導班 少則兩三門,多則六七門
近日,在池州主城區的貴池實驗小學、秋浦小學、池州十一中、池州十中等學校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隨機采訪了數十位中小學生, 90%的孩子表示有在上輔導班或興趣班,少則兩三門,多則六七門。記者注意到,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家長都為孩子選擇了英語加藝術、運動類的興趣班組合模 式,而初中生大多數選擇的是語數英或理化等文化課類輔導班。
李女士家住池州桃園小區,她的女兒今年讀小學六年級,目前正在上的輔導班有6個,分別是作文、 數學、美術、鋼琴、散打和英語。“這些課程都上好幾年了,只要她喜歡我們肯定支持。鋼琴是從小就學的,目前已考過九級。學英語主要是孩子音標不好。報散打呢,是想她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 不過,李女士的女兒直言“,確實有些累,周末基本都在上課,沒有太多自由時間。”
趙先生的孩子今年讀初三,他在工作之余輾轉于各類培訓機構“,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了,天天晚上作業寫到12點,我們做家長的也要陪到那時候。周末又是跑各種培訓輔導班,我家兒子文化課基本報了個遍,算起來有七門課。”對于報校外輔導班,趙先生頗有些無奈地告訴記 者“,沒辦法,別人都在報,你不報,那孩子就落后了啊。”
調查
違規收費現象很普遍 有的機構規定按年繳費
雖然國家對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早有明確規定,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過拆分合同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池州,絕大多數培訓機構,學費都是按學期來收取的,還有不少甚至要求一次性支付一年學費,有的即使不強制要求一次性交 費,也會通過一次性繳費享受優惠等方式引導孩子家長按年繳費。
據家住池州市河濱花園小區的費女士透露,最近,她給女兒選擇了啟蒙英語班、美術班、舞蹈班…… 她對培訓機構收費也有了一些了解:美術班一年費用3500元左右,英語班一年5000左右,舞蹈班6000 元。“現在的培訓費用普遍很高,有的英語班還要1萬多元呢。有不少機構培訓費是按學年收取的,當然,也有少數機構同意按月或季繳費的。”
“最近我在池城新西街一家習武機構,給還在上幼兒園中班的男寶報了一個武術類的興趣班,學費要求必須按90學時一學年收,一下子要交4000多元。”池州市民楊女士介紹,對此,她也提出過異議,但對方表示,他們家就是規定這樣收費的,“我們不像其他機構小打小鬧、零散收費,我們也有足夠的自信, 孩子在這兒能長期學下去。”
事例
還在上小學六年級 就學完了初三英語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只要看到孩子成績稍一下滑,就急于報班的家長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少成績好 的孩子也在報班,家長多數出于搶跑心理。“雖然孩子現階段成績不錯,但還是希望能更優秀,升學有優 勢。”市民朱先生這學期給他家初二年級的孩子增加了個奧數班。對于這部分成績優秀的孩子來說,他們所報的輔導班在學習內容上相比校園課程都會超前。
“我媽對我的英語要求比較嚴格,要求在小學階段完成高中的英語課程,目前我已經學完了初三的 英語。”六年級學生包同學的介紹讓記者大為驚嘆。不過她也表示,這與她個人的興趣有關,“并沒有感到很大壓力,想著現在多努力,有利于以后的中學學習。”
池州市一些學生家長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對于一些英語類的校外培訓,不少機構會讓學員提前接觸或學習更高年級課程,有的雖然和學校教材不一樣,但大多是奔著更高年級的應試目標去的。
部門
池州市教體局發布 校外培訓“白名單”
對于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選擇,很多家長并不了解。許多家長反映,現在的校外培訓市場魚龍混雜, 難以分辨好壞,絕大部分還是依靠朋友親戚之間的推薦。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調查了解到,有的培訓機構為了招攬生源,還為成功介紹生源的家長進行培訓費抵扣。某機構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在他授課的班級,還存在部分從業老師尚無教師資格證的現象。
那家長如何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呢?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近日,池州市教育局發布了全市149家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對不具備辦學資質的校外培訓機構,該市教育局在核實 之后將下發停辦通知。
池州市教體局也提醒家長,在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時,家長要注意查看培訓機構辦學資質和機構教師的教育資質,并且簽訂詳細的書面合同。如遇虛假宣傳、不規范辦學、不合理收費等情況,可進行投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相關新聞
央視調查:學齡前培訓 “超前超綱” “影子教育”嚴重干擾義務教育體系
近年來,校外培訓班快速擴張,生源從中學生、小學 生直到學齡前兒童,其中,學科類培訓班尤為火爆。在一 些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家長卷入一場名為“雞娃”的戰斗 中,在這里,“雞”從名詞變成了動詞,意思是給孩子打雞 血,不停地給孩子安排課外班,不停地參加校外考試。
一場火熱的校外選拔考試
近幾天,某家校外培訓機構的多場系列考試正在全 國某些城市陸續鋪開,考試面向幼兒園中班直至小學五 年級的學生,科目為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考試方式以 線上為主。
視頻中的某校外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說“:小朋友聽清 楚,如果一經發現小朋友沒有出現在攝像頭或者是你有遮 蓋你的攝像頭,包括家長入鏡,全部取消本次的晉級資 格。”這場被培訓機構稱為 “學習診斷” 的選拔考試,被分為 三輪,通過上一輪才能進入下一輪。這樣層層考試的目的, 是要給今年報名其暑假和秋季班的學生進行選拔分層。根 據成績,他們將分別進入難度從低到高的不同班型。
這場考試引發了家長們的加大關注和熱烈討論,在 一些家長群中,大家互相交流經驗,感嘆著題目的難度, 看誰家的孩子被錄取到了最高班型,其火熱程度甚至遠 遠超過了任何一場校內考試。
“影子教育”嚴重干擾義務教育體系
面對愈演愈烈的校外培訓,專家認為,超綱超前的搶 跑培訓,不符合青少年學習規律,并沒有真正有效地提高 人力資本的素質,而是消耗在無謂的訓練和競爭上,其已 經對整個教育生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學齡前識字超2000、通過KET考試……教育搶跑真 能贏嗎?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張羽教授,早在10 多年前就開始關注校外培訓這一課題。拿數學這一學科 來說,通過將大量校外培訓機構教學講義與義務教育課 程標準相對比,張羽發現,按照三年一個學段來劃分,兩者 之間的差距平均為1.24個學段(四學年),也就是4年級學生 學習8年級知識;最大差距是3個學段(九學年),也就是小 學階段開始學習高中階段的知識。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張羽說“:課外輔導班它 還有一個名稱,在學術界叫 ‘影子教育’,但是我認為其實 它已經不是影子了,它是另外一個體系了,它其實已經嚴 重影響到了我們的正規教育。”據央視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