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訊 2021年3月14日,孫喜慶和來自山東曹縣的家人在蚌埠市公安局燕山派出所團聚了。
據(jù)蚌埠警方消息,2007年孫喜慶離開山東,2009 年輾轉(zhuǎn)來到安徽蚌埠。文化程度低,又不會說話,他一直在工地、窯廠打零工。幸運的是,燕山鄉(xiāng)梨朱村的村民朱廣政收留了他,并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取名“朱龍”。朱廣政希望這個可憐的年輕人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盡管在蚌埠生活了多年,孫喜慶對自己的親生父母仍然非常思念,朱廣政心里舍不得,卻希望笑容重新回到孩子的臉上。
2020年3月,他帶著孫喜慶來到燕山派出所,希望通過公安機關(guān),找到孫喜慶的家人。“你家是哪的?”接待他們的民警親切的問。“他是我在磚廠遇見的,好像是從北方來的”,朱廣政說。民警轉(zhuǎn)頭問向?qū)O喜慶,他搖搖頭,用手指了指北邊。“會寫字嗎?”民警又問。“他連名字也不會寫,我給他取名叫'朱龍'”,朱廣政代替他說。和家人失散多年,連基本的交流都成問題,這種情況下,要幫助孫喜慶找到親人,難度可想而知。輔警朱炳田和朱廣政都是燕山鄉(xiāng)人,梨朱村也是他輔助管理的轄區(qū),看到孫喜慶和朱廣政這對老實巴交的“父子”,他下定決心要幫助他們。接下來的幾個月,入戶走訪、打拐庫DNA比對、人口信息庫里無數(shù)次的人像核查......
朱炳田打了十幾次電話,聯(lián)系到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李翔老師。孫喜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手語訓(xùn)練,即使是手語老師溝通起來都不容易,更何況,要做出一份準確、完整的談話材料。2021年3月,李老師前后五次來到派出所,朱炳田問一句,老師翻譯一句,孫喜慶回答一句……一份材料做下來得兩個多小時。經(jīng)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終于把孫喜慶的6份材料全部完成。懷著警察夢,朱炳田2015年通過輔警招考來到燕山派出所,因為熱愛,他對這份工作充滿了強烈的熱情。在人口信息庫里進行人像核查有如大海撈針,要細心,更要耐心。抱著再試試,也許有一線希望的想法,朱炳田真心實意的希望孫喜慶能找到自己的家人,自己每一次的“再試一次,再比對一個”的堅持,也許就能幫助到眼前這個“啞巴”。如果他是個正常的年輕人,買了票,坐上火車就能回家,而孫喜慶,離開梨朱村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想要找到親人,只有依靠我們警察。能幫助到鄉(xiāng)親們,我很高興。當警察讓我有成就感。”朱炳田說。
2021年3月13日晚上7點多,經(jīng)過公安機關(guān)核查,確定了朱龍正是山東省曹縣韓集鎮(zhèn)的孫喜慶,朱炳田立刻聯(lián)系了遠在山東的孫喜慶的父親孫存山。聽到這一喜訊,年逾古稀的老人當時就哭了起來,和孫喜慶的哥哥姐姐買了夜里三點的火車票立刻趕往蚌埠。39歲的孫喜慶也萬萬沒想到,還能再見到山東曹縣的親人。在燕山派出所門口,大家擁抱在一起,哭成淚人。
3月14日,孫喜慶的家人給派出所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為民辦實事,人民好警察。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記者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