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3日8時,大霧,57歲的王英俊與63歲的袁維軍,準時打開了安慶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巡護室的大門,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
先是爬上瞭望塔,查看濕地環境和候鳥活動狀況。因大霧看不見鳥,但能清晰聽到候鳥鳴叫。王英俊與袁維軍于是返回巡護室,在巡護記錄簽到表上填寫第一項巡護記錄。
安慶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是目前受人為干擾較小的為數不多的通江湖泊濕地之一。其大面積的季節性淹沒區不僅為長江的洄游性魚類提供重要的繁育地,也是國際上候鳥重要的遷徙停歇和越冬之地。
據調查統計,菜子湖共分布水鳥75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包括東方白鶴、黑鸛、白頭鶴、白鶴;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2種,包括白琵鷺、白額雁、小天鵝等。
2020年夏天,菜子湖水位大幅升高,且高水位持續時間較長,湖泊草洲的淹沒造成來此越冬的候鳥覓食困難。安慶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為此準備了約2噸的玉米、麥子等食物,一有需要就給候鳥投食。
3日上午9時許,王英俊與袁維軍各自將巡護室的玉米拎了部分出門,走進濕地給候鳥投食。
王英俊說,巡護員的工作,除了查看候鳥的分布狀況,投食,還要落實禁漁情況,查看有沒有捕魚者。直到下午5點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據了解,安慶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巡護人員除王英俊與袁維軍外,還有劉之才、江家月、江軍等人。5人實行輪班制巡護,每人每月巡護的天數達十幾天。由于巡護人員都是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姥山社區地道的農民,平時除了巡護工作,就是干農活。
“我從小生長在這里,菜子湖不僅是我們的‘母親湖’,將菜子湖打造成鳥類天堂一直是我的夢想。”2010年,從小在菜子湖邊長大的農民王三益牽頭組建了一個以農民為主體成員的民間公益組織——安慶市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
護鳥多年、深諳鳥類習性的王三益為此被村民親切地稱為“鳥爺”。 隨著加入協會的農民增多,多年來,他們利用農閑時間義務巡湖護鳥,成為這片濕地和10萬多只越冬候鳥的守護者。
如今建起的菜子湖濕地科普宣教館,已成了“鳥爺”們之家。“鳥爺”王三益平時除了指導巡護員巡湖外,每天還要向國家林草局上報菜子湖候鳥的疫情疫病檢測情況。
除了人工巡護外,安慶菜子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目前在濕地各處布置了高清攝像頭,工作人員可以全天候監測濕地狀況。
如今菜子湖越冬候鳥越來越多,濕地環境越來越美,人氣也越來越旺。“鳥爺”們的默默付出也贏得了社會的認可。
菜子湖成候鳥天堂
菜子湖的“鳥爺們”
濕地各處布置了高清攝像頭
“鳥爺”王三益
記者在采訪巡護員王英俊
方華 宋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