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26日下午,孫成永帶著幾名工人在車間里加工時令蔬菜,他創辦的安徽楚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淮南市首家生產凈菜的農業企業。工人們用中央廚房凈菜系統,經過沖洗改刀、切片、六道過濾清洗、兩道臭氧殺菌,最后真空包裝,送往商場、超市銷售。眼看著春節一天天臨近,孫成永希望凈菜的銷量能大些,這樣能增加工人們的收入。
大學畢業后闖上海
1月26日下午3時許,記者驅車50多公里來到壽縣窯口鎮真武村,孫成永的廠房就在203省道邊上。正在車間里和工人們一起干活的孫成永得知記者前來采訪,將記者引進生產車間。
孫成永在給清洗好的蔬菜進行甩水處理。
工人們都穿著工作服,戴著口罩和手套,在流水線上熟練操作著。“你再遲來一時,我們今天的活就全部結束了。”孫成永邊說邊領著記者參觀流水線。
“這個中央廚房凈菜系統是去年12月12日投產的,每天可以加工7噸根莖類蔬菜和3噸葉類蔬菜。”孫成永說,他今年34歲,2009年大學畢業后就去了上海,從最初送快遞到后來做運輸,掙了些錢,在上海買了車和房子,結婚后,還把父母接到了上海一起生活,讓不少家鄉人羨慕。
蔬菜經過機器切碎清洗干凈。
在上海的日子里,孫成永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其中,他發現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的要求不僅是優質和新鮮,而且對于食用簡便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上班族買菜、洗菜、切菜和處理皮屑垃圾要占用大量時間,企業生產的凈菜,人們買回去就可以直接下鍋,不光節省時間,而且環保衛生。
鳳還巢回鄉做農民
孫成永告訴記者,2017年,壽縣政府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他響應政府號召,從上海回到壽縣老家,做了新時代農民,在窯口鎮流轉213畝土地,注冊成立安徽楚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電子商務銷售。
從企業成立那一刻起,發展生態農業、保障食品安全便成為了孫成永努力的方向。為此,他建立了100多畝無公害蔬菜大棚,大力倡導“無公害、綠色、有機”為主題的果蔬種植,成了當地生態綠色發展的領路人。
蔬菜在機器里經過清洗處理。
“回鄉創業對我來說很艱難,2017年底剛建好蔬菜大棚,2018年初就下了一場大雪,將大棚全部壓塌,造成不少損失。”為了重新建大棚,把企業做成功,孫成永和家人商量后,把上海的房子賣掉,籌集資金投入到企業運營。
2020年夏天,洪澇又對孫成永進行了一次考驗。“當時大雨連下了幾天,田里形成內澇,所有的蔬菜在水里泡了幾天,最后全部死掉。”這次的損失又相當大,但在災后自救時,孫成永考慮到村民們的困難,他從政府免費領了種子,育了玉米、大白菜等苗,免費提供給村民們移栽了1400畝。
辦企業帶村民致富
車間里的蔬菜加工完,孫成永看看時間還早,就帶著幾名工人到大棚里整理土地,這里的蔬菜剛剛全部摘完直接賣到商場、超市。“現在各地都在倡導垃圾分類,人們購買果蔬產品后得清洗、去根、削皮,不僅繁瑣,還會產生垃圾和廢水。我們統一生產凈菜,皮屑可以就地還田,廢水可以用來灌溉,可謂一舉兩得。”孫成永說,可能是這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不同,在壽縣凈菜銷售卻不理想,而地里的蔬菜卻很好賣,摘下來就賣掉。
“我如果只賣地里的菜,這就成了純粹的商人,我不想成為純粹的商人,我想把凈菜銷售做好,這樣可以帶動村民們一起致富。”孫成永說,公司目前有員工32人,過去有11人是貧困戶,如今在各方的幫扶下,都在2020年底脫貧。
工人在將蔬菜放進機器里進行清洗切割。
對于當地消費者來說,凈菜目前還是個新鮮事物,認知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為了能夠把凈菜產業做優做強,孫成永不斷研究摸索市場前景和消費者心理,先后發明了“多功能蔬菜切削裝置”“脫皮裝置”等16項實用新型專利,并且強化了衛生檢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們既然做了凈菜,就要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真正做到方便實用、干凈衛生。”
工人給切好的蔬菜進行真空包裝封口。
2020年夏天幫政府免費育苗的記錄還留在大棚上。
當前,安徽楚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凈菜產品已經通過商場超市和電子商務雙線推廣。“我們正在積極爭取最大化的市場份額,公司在滿負荷生產的前提下,可帶動周邊5萬畝土地的蔬菜種植和銷售,對于助推鄉村振興,能起到顯著的引領作用。”談及未來,孫成永信心滿滿。
顧海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安浩 文/圖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