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汪橋人人有桿秤,和諧法治是準繩。”走進巢湖市柘皋鎮汪橋村,沿途的圍墻上印刷著法治宣傳標語。1月26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實地采訪法治鄉村建設工作。
今年72歲的唐維富是柘皋鎮汪橋村的調解員。1月26日,記者來到他家。在他家門外的墻上,掛著柘皋鎮汪橋村委會唐維富個人調解室的牌子。走進家里,客廳的桌子上擺放著《人民調解》、《安徽省法律援助條例》等書籍。
唐維富向記者介紹,去年9月份,村里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對于垃圾桶的擺放,少數村民對此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覺得垃圾桶擺放離家房屋太近。” 唐維富說,對于村民的不同想法,自己上門進行調解,告訴他們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經過調解,村民們也理解環境建設,對垃圾桶的擺放工作也表示支持。
2019年,汪橋村入選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同年被合肥市普法辦推薦申報省級法治文化示范點。1月26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汪橋村走訪過程中看到,村里不僅建設了法治文化廣場,還在鄉村道路兩邊的圍墻上印刷著一些法治宣傳標語,同時路邊還擺放法律故事的宣傳欄。
“在美麗鄉村規劃中融入法治元素,把廣泛開展農民普法活動情況作為美麗鄉村創建的重要指標。”柘皋鎮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楊帥向記者介紹,柘皋鎮開展豐富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在廣場、公園、集市設立固定標識牌、法治宣傳櫥窗等普法設施,運用法治文化廣場、電子顯示屏等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記者了解到,巢湖市設立了17個鄉村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183個村居法律援助聯系點,承擔法律事務咨詢、維權、指引等任務。2020年,巢湖市11家律師事務所76名律師進社區、進鄉村,聯合基層司法所開展法律宣傳、解答法律咨詢、發放宣傳材料等活動,不斷提高和鞏固法治鄉村建設成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余康生 攝影報道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