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宿州市靈璧縣漁溝鎮梁集村的一戶家庭里,以種地為生的王書愛,17年如一日精心地照料著長年癱瘓在床的弟弟王書利,毫無怨言。從2004年至今,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十七載,哥哥不僅成了弟弟生活中的“保姆”,更成了他人生中的“拐杖”,不離不棄,陪伴著他一路前行。2021年到來,王書利的新年愿望就是想擁有一臺普通空調。
遭遇變故:煤礦塌方致使重度殘疾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塌方,王書利的人生軌跡可能和大多數人一樣,成家立業、按部就班,可命運偏偏跟他“開了個玩笑”。
1998年的一天,在宿州市一家煤礦工地,28歲的王書利像往常一樣跟工友們下井作業。井外陽光明媚,到了井內光線明顯暗了不少。但在王書利看來,井內作業才能給生活帶來希望的光。可意外也就在那時悄然來臨,突然的塌方讓下井作業的工友們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王書利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腰頸椎被重重地砸到,頭也被砸到,后來就被救出來送到醫院去了。”電話里,王書利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回憶,這場意外給他的身體帶來重創,“我在醫院里躺了四五年,身體重度殘疾,胸部以下都沒了知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一直躺在床上。這期間都是公司掏錢請護工照顧我的。”
王書利坦言,那段時間是人生最灰暗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是才20幾歲的大小伙子,如果沒有發生這些,我應該能過上正常的生活,甚至更好。”
不離不棄:長兄如父照顧弟弟17年
到了2004年,王書利從醫院搬回家中,照顧他衣食起居的擔子落到了哥哥王書愛的肩上,這一接手就是17年之久。
當時王書愛40歲,一直外出打工掙錢,但看到親弟弟遭遇不幸,于心不忍,便留在了家中。“那能怎們辦呢?他是我親弟弟,弟弟出事了,做哥哥的肯定要站出來。”王書愛告訴記者,自那以后,一邊照顧弟弟,一邊在家務農,日子就這么平平淡淡地過了起來。
當記者問及這么多年來,哥哥王書愛做過哪些讓他很感動的事情時,王書利毫不猶豫地說到,“我哥做的每件事都讓我很感動。”一年365天,每天做好三餐飯,將碗里的飯菜用湯勺送到他嘴邊,還不時用毛巾幫他擦拭嘴角的污漬。不僅如此,王書愛還把弟弟收拾得干干凈凈,“雖然他生活不能自理,但我都會給他勤洗澡、勤換衣,夏天的時候一天能給他洗好幾次澡,也想弟弟活得有尊嚴點。”
記者從提供的照片看到,王書利戴著帽子躺在床上,身上蓋著兩層被子。擔心弟弟凍腳,哥哥還貼心地在雙腳上蓋了幾件棉服,以防鉆風。
新年心愿:想要臺普通空調
因為需要常年在家照顧弟弟,王書愛全家的經濟來源僅限于務農種地,收入實在微薄。“除了照顧弟弟,還有80歲的老母親也需要我來照顧,她還是二度殘疾。”王書愛言語中透露出一些無奈,家里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添大件了,“因為是低保戶,每個月有幾百塊的補貼,但每個月弟弟的醫藥費用就占了大頭了,很難余下錢來。”
2021年,王書利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有臺空調,“哪怕是二手的也行。”他說,一到冬天房間就像冰窖一樣,“我哥就會燒點炭放在旁邊,取火供暖。因為危險,還不敢長時間燒。”酷暑時節,他的房間內也僅有一臺風扇得以“涼快涼快”。
1月24日,記者也聯系上梁集村村委會王主任來了解情況。對方告訴記者,王書利一家屬于扶貧戶、低保戶、殘疾戶,“在我們村里,他們家確實屬于很困難的,每個月低保一共也就六七百元,在家務農賺不了多少,還要照顧老母親和弟弟,大家都很佩服他們。”目前,當地政府也一直比較關注,逢年過節都會上門看望,王主任也希望有好心人能幫幫他們。
如果您愿意幫助王書利實現他的新年愿望,可以撥打本報熱線電話0551-62396200,或者登錄安徽網、大皖客戶端留言聯系我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呂歡歡(受訪者供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