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一名85后,這些年,她一直在老家制作黟縣傳統美食,活躍在“朋友圈”。自家菜地里的白菜、蘿卜,魚塘里的鰱魚、鱖魚,還有朋友家的土豬,都被制成了黟縣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客戶。近來,受疫情影響,很多朋友不打算回老家過年了,找她買一些家鄉年貨,準備在外地過一個有家鄉味的春節。
這里過年吃粽子
粽子,一般是在端午節吃的傳統美食,不過,在黃山黟縣,粽子卻是春節常吃的一道美食。在這里,很多農家會在臘月里包粽子。餡料也是就地取材,一般以火腿筍干粽居多。
燕子正在包火腿干筍粽子。
“春天上山去拔野生水筍,曬干后留用,夏天再上山去采新鮮粽葉,烘干保存。冬天也有粽葉,但是比較厚,且小,不適合包粽子。火腿是頭一年腌制好的,包粽子的時候,取一塊火腿心肉,切成條狀,就可以了。”燕子對粽子的制作流程與選材,十分清楚。
每年春節前,都是燕子包粽子的高峰期。燕子說,自己的客戶主要是外出定居或工作的黟縣人,還有一些是來黃山旅游后,喜歡上徽州美食的人。當地特有的食材與味道,牽動著他們的味蕾。
剛入冬,燕子就開始包粽子了,一直到現在,粽子訂單都沒有停過。有買去自己吃的,也有訂禮盒送人的。除了主打的火腿筍干粽,還有一些客戶會私人訂制梅干菜香腸粽、蛋黃鮮肉粽、金絲蜜棗粽等。
除了粽子,黟縣的食桃、漁亭糕也是當地春節的傳統美食。黟縣人家辭舊迎新的氛圍,是從“家家打食桃”開始的。幾戶人家湊在一起,揉粉、打模、上鍋蒸,合力打出數百個食桃,再各家分一些。可以炒著吃、蒸著吃、煮著吃、烤著吃,一直吃到年后。
“在外地工作的年輕人居多,沒有模具,打不了,又買不到現成的,所以,想吃食桃,只能從老家寄過去。”燕子說,她家的食桃只有春節期間才供應,這也是順應當地的年俗。
家鄉年味不能少
2021年春節即將到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仍緊張進行著,不少地方發出倡議與呼吁,還發了“大禮包”,希望務工人員留在當地過年,避免人員大幅度流動、交叉與聚集。
有不少人選擇響應政府號召,這其中,就有燕子的客戶。董女士是黟縣人,這些年,在廣東東莞謀生定居,但每年春節都會回老家過年探親。不過,今年,她卻不作回老家的打算了。 “回家一趟路途遙遠,這中間還是有風險的,盡量不出市。”
前幾天,董女士在燕子這里訂購了豆腐乳、蘿卜干、臭鱖魚、粽子、豆腐干等家鄉年貨。 “雖然回不了家,家鄉年味還是要品嘗的。”
燕子說,因為受疫情影響,像董女士這樣的客戶,今年增加了不少。李女士也是其中的一位,她也是黟縣人。這兩天,她從燕子這里購買了臭鱖魚、香腸、蘿卜干,加上一些其它的山珍特產,快遞給外地不能回黟縣老家過年的親人。 “今年過年不方便回來了,就給他們寄些家鄉的東西去。”
采購的年貨主要集中在臭鱖魚、粽子、火腿這些黟縣當地的特色美食上。 “有人訂購土豬肉,讓幫忙腌制刀板香或灌香腸,還有人訂年豬的豬頭、豬尾巴,腌好后發貨。”
年貨訂戶除了自己享用,還有一部分人會訂購年貨禮盒回饋客戶、送親友、發員工福利等。
“年貨的地域特色比較明顯,家鄉的味道是多年以來習慣了的味道,吃的不光是食物,還是記憶和年味。”燕子說,不管在哪里過年,都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吉祥如意。
儲雯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