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月20日,是傳統的臘八節,俗話說,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后,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過年用的東西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再加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今年線下“打年貨”熱度不高。但在微信、抖音等新領域, “打年貨”卻熱火朝天。專家提醒,即便是網購年貨,防疫措施也必不可少。
這幾天,記者探訪了合肥城隍廟、部分商超等地,發現今年線下“打年貨”冷清了不少。還有一些市民,已經提前自制了春聯。
城隍廟今年顧客少
1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合肥市城隍廟,在年貨區,各個商店都將年貨擺在了門口,一片紅火和喜慶氣氛。不過,記者看到,挑選年貨的人并不多。
今年城隍廟的生意不太好。
家住瑤海區的陳女士戴著口罩,急匆匆地從一家年貨商店買了四副對聯和兩個“福”字。 “今年一切從簡,辦年貨比平時少了很多心思。”陳女士說完,擺了擺手中的對聯,把口罩重新戴好,轉身就離開了。
城隍廟一家百貨店店主葛女士告訴記者,目前來購買年貨的人比往年少了一些, “今年疫情對我們生意還是有影響的,大家都不想聚集,來買東西的人少了,挑選的花樣也沒以前那么多了。”
記者在其中一家年貨店駐足了2個小時,下午兩點到四點,總共進店十來個客人,其中8人選購了年貨,基本上都是購買對聯和“福”字的,一名女顧客還額外買了一只小牛玩偶,打算回家給孩子玩。
店主張女士告訴記者,去年臘八后,一個人在店里都忙不過來,人多的時候,一個小時有四五十人進店。 “今年買年貨的人減少了,但進價卻變高了。”張女士說, “因為河北疫情,很多地方的廠家很早就停工了,貨源減少了,進價抬高,我們賺的也少了。”
晚上9點多,很多賣年貨的商家陸續關門打烊了。 “今年沒什么顧客,關門的時間也比往年早了。”一家年貨店老板說。
“打年貨”渠道多樣
1月20日下午,記者還到政務區一家超市里進行了探訪,市民吳先生正在挑選對聯,他告訴記者,買菜時,就順手一起買了,今年就不再單獨出去跑了。
記者采訪時,還有幾位大媽,也來到年貨區,拿了幾副對聯就走了。導購劉女士告訴記者,今年來買年貨的人相較于往年,還是少了點。
還有一部分市民選擇在網上采購年貨。近來,各大電商的“年貨節”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紛紛推出優惠券、滿額減、補貼等等方式,吸引著消費者。
合肥市民胡女士已經在年貨節中下單了不少物品,包括必備的對聯和“福”字。 “網購便宜,物流方便,不用出門就能收到,也是減少了不必要的外出啊。”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還有一些市民選擇自制年貨。 “前幾天,買了豬肉回家,自己絞肉餡,灌香腸,都快要曬干了。”合肥市民唐先生說。
家住合肥市蜀山區的王先生則自己在家寫起了春聯,網上買的紅紙剛到,他便練起了手。 “挑一些寓意國泰民安的好句子來寫。”王先生說,這也是他今年最大的心愿。
儲雯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朱慶玲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