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為安徽推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全椒縣位于南京、合肥兩個都市圈之中,是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站在新起點,全椒縣牢牢抓住發展機遇,上下同欲謀發展,在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治理生態、興修水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奮力開創現代化新滁州建設新局面貢獻“全椒力量”。
今年7 月,洪水肆虐,滁河破堤行蓄洪,讓人們記住了富有犧牲精神的全椒人。5 個多月過去,洶涌的洪水已經消退,但全椒人居安思危,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斗志絲毫未退。凡事預則立,多年來,全椒縣一直孜孜不倦,從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到小型水庫治理,從水資源開發到水環境保護,聚沙成塔,積極推動人水和諧發展新局面。
馬廠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0月20日開工現場。雷紅/攝
大型水利工程保速保質
12 月3 日,枯水期的黃栗樹水庫水位較雨季下降了好幾米,陣陣冷風從水面吹來。然而,正在這里施工的工人們卻忙得滿頭大汗。從去年9 月20 日開工以來,他們幾乎不眠不休地在為水庫除險加固這項大型民生工程忙碌著。黃栗樹水庫位于長江流域滁河水系襄河上游,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供水、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也是全椒縣在冊的唯一大型水庫,更是全椒縣和滁州市民賴以生存的“大水缸”。
這個始建于1959 年的水庫,在過去一個甲子中,一直默默守護著周邊居民。今年夏季汛期,雖然在施工中,但是對當時防汛抗洪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了防汛抗洪,黃栗樹水庫還事關周邊70 多萬人的飲水問題。”全椒縣水利局黃栗樹水庫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然而由于建設年限太久,黃栗樹水庫也漸漸有了滲漏等問題。2019 年9 月,黃栗樹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正式開工,投資1.45 億元,工期為3 年。截至目前,溢洪道建設、新增的壩體防滲混凝土澆筑、放水涵洞改造等主體工程已完成,仍在施工的是附屬工程,“項目整體可能到明年夏季就完工了,工期大約會比計劃縮短一年”。
攝像頭時刻緊盯小水庫
據記者了解,全椒縣共有在冊水庫107座,除了黃栗樹水庫是大型水庫,其它均為中小型水庫,其中小型水庫占絕大多數,有102 座。小型水庫很分散,一直是水利部門管理難點。比如村民在水庫中搞養殖,在壩埂上違法建設,都容易對水庫造成安全隱患,對水資源也會形成污染。
“有一次我們到大墅鎮一個水庫巡查,發現有村民在壩埂上打井,這立刻引起我們的警覺,及時進行處理。”全椒縣水利局一名工作人員說。
如何打通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讓所有水庫都處在“實時”監控中?全椒縣有自己的辦法。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幾年,該縣不斷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實現全縣所有在冊水庫雨情測報全覆蓋,“通過庫區攝像頭,可以及時發現水庫及大壩上的違建情況,管理起來更方便”。
此外,全椒縣水利局還把小水庫管理與扶貧相結合,通過設置公益崗位,邀請水庫附近的貧困戶充當水庫管護宣傳員,對水庫區域違規現象進行勸止,宣傳國家水利政策。
積極推動人水和諧發展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全椒縣水利規劃建設投資13.25 億元,到2020 年底將完成約11.45 億元水利基本建設投資。在此期間,全縣水利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持續推進,城市防洪工程、城鄉治澇工程、滁河進一步治理工程、大中型水庫水閘出險加固工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等都進展順利。
全椒縣還建立了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覆蓋全縣河湖庫渠的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制體系,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項整治行動,有效地規范了河湖管理保護。未來,全椒縣將深入貫徹“節水有限、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理念,以“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為治水工作重點,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完善河湖管理保護法規制度體系和規劃體系,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推動人水和諧發展。
王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王吉祥 葉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