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下午,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預計較“十二五”末年均增長6.9%。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達3183億元、居全國第11位、較“十二五”末前進3位。
財政支出連跨2個千億元臺階
據介紹, “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支出規模實現新突破,2016-2019年,全省財政支出分別完成5523億元、6204億元、6572億元和7392億元,連續跨過2個千億元臺階。
“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支出預計完成3.3萬億元;2019年,61個縣縣均支出54億元,較“十二五”末增加17億元,80億元以上有9個,60億元以上有24個。
“十三五”期間,全省將減稅降費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全面落實營改增、資源稅、環保稅、個人所得稅等改革政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降費率政策、退還企業增值稅留抵稅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全部兌現到位,并根據財政部部署,及時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016-2018年,我省累計減稅降費2835.9 億元;2019 年新增減稅降費 802.2 億元;2020 年1-10月,新增減稅降費593億元。
更多財力向基層一線等傾斜
“十三五”期間,全省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從2016年起,省市縣按照脫貧攻堅任務和財政收入規模的增量、建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機制,累計投入577.6億元、年均增長29.9%。全省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健全財政穩定增長投入機制,累計安排1430億元、年均增長41%,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省級設立專項引導資金、統籌41.5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統籌下撥31.1億元實施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健全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探索皖蘇滁河流域生態補償。
“十三五”期間,全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民生支出占全省財政支出穩定在八成以上,更多財力向基層一線、困難地區和弱勢群體傾斜,保障就業、教育、社保、醫療等重點民生支出需要,累計投入5260億元共計滾動實施54項民生工程,惠及全省7000萬人民群眾、人均受益7000多元。累計投入52.5億元用于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累計投入139億元,提前完成134.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爭取中央財政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269.3億元,省級安排36.2億元,對納入年度改造計劃的全省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進行補助。
此外,2015年以來,我省累計發行政府債券10648.3億元,為全省脫貧攻堅、鐵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棚戶區改造、鄉村振興、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及工業園區發展等重點領域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充分體現政府債券對我省經濟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積極作用,為全省補齊民生短板,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