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 月24 日凌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本次任務的“01”號指揮員是一張熟悉的面孔——安徽舒城人胡旭東。他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副站長,被譽為最年輕的航天發射“大腦”,此前曾擔任過北斗二號、風云二號、長征五號、長征五號B 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的“01”號指揮員。談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后的心情,胡旭東用了兩個特別來形容:“特別的期待,特別的興奮。”
“01”號指揮員胡旭東在指揮大廳關注“嫦五”發射前的關鍵參數。
“嫦五”發射前 他和團隊做了大量準備
“01”號指揮員,是航天發射的大腦,是火箭發射任務技術上、指揮上的NO.1,是火箭能否順利圓滿發射的關鍵。胡旭東現任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副站長、嫦娥五號“01”號指揮員。
胡旭東說:“對于這次嫦娥五號任務,我們發射場謀劃很早,提前做了大量準備。”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今年7 月底“天問一號”發射任務成功后,文昌航天發射場并沒有就此閑下來,而是利用“嫦娥五號”任務開始前的一個多月時間,展開了忙碌的發射后設備設施恢復、年度適應性改造等工作。許多在上半年疫情期間沒能按期實施的項目都要在這段“調適期”內一一攻破。
正式進入任務期后,胡旭東和他的團隊迎來了更大的挑戰——本次任務遭遇7 次臺風過境,在一段長達十余天的連續陰雨天氣中,某次瞬時風速達到22 米/秒。面對復雜多變的臺風天氣,胡旭東需要精準排布計劃、分配力量,兼顧防臺風工作和測試發射任務。
同時,“嫦娥五號”探測器與試樣件相比增加了許多新的技術狀態,由于任務所需頻繁動用高壓電、高壓氣則需要更精準地識別風險、熟練操作。胡旭東說:“發射場是一個龐大的團隊,一個‘01’號指揮員下面有23 個分系統,分解任務流程、細化各項測試時間對于提高工作效能非常重要。”
“嫦五”發射成功 他感到特別期待與興奮
“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中“回”的執行者,與以往的月球探測器相比重量更大。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作為我國現階段運載能力最大的低溫火箭,與“嫦娥五號”是最佳搭檔。而長五與此前發射月球探測器的長三甲系列火箭相比,其所需的液氫加注量是原來的10倍,液氧加注量更是接近50倍之多,低溫推進劑的大規模使用,對發射場的保障、加注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文昌航天發射場具備國內體量最大、最復雜的低溫加注系統,自主研發的液氫、液氧加注控制軟件也對航天任務大有助力。
胡旭東坦言:“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大質量的嫦娥五號目前只能由‘胖五’送入太空。”事實上,早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之前,長征五號火箭和“嫦娥五號”就已經是這片熱土的初心。
自發射場組建已過去12 個年頭,這12 年里的合練、首飛和實戰發射,無一不是在為這次“嫦娥五號”任務做鋪墊、打基礎。在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走向成熟的道路上,有著胡旭東堅定的身影。
11 月24 日凌晨4 時30 分,伴隨著“五、四、三、二、一,點火”胡旭東響亮的倒計時聲,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騰空而起。一時間,這座年輕的發射場由內到外迸發出積蓄已久的歡呼。測試發射指揮大廳內,眾人也按捺不住澎湃的內心。
然而,胡旭東卻坐在測試發射指揮大廳中央的位置上,關注著火箭飛行的速度高度曲線。直至跟蹤結果表明一切正常,他的神情才終于放松了下來。
“今年長五B 首飛任務和嫦娥五號任務,我都擔任‘01’號指揮員,雖然火箭型號不同,發射的航天器不一樣,但是任務成功后的激動和喜悅是一樣的。”胡旭東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探月工程,“可以說這次發射任務是我們發射場踐行初心的一次發射,所以特別的期待,特別的興奮。”
航天夢在前方 他堅信“繁星點點,路在腳下”
胡旭東1980 年出生于舒城,小學就讀于舒城的城關二小,小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舒城中學,初中畢業被保送進舒城中學高中部。1999 年,胡旭東考入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今能源與環境學院)。
大學畢業后,胡旭東奔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入號稱“發射場三大系統”之一的動力系統工作。以這個復雜又重要的系統為起點,他開始一步步靠近兒時心馳神往的神秘世界。
2007 年,嫦娥一號任務在西昌發射場執行,胡旭東作為動力系統前端負責人,直到發射前8 分鐘,才和其他幾個同事一起快速跑下塔架,進入安全地帶。當年的他們被叫做“最后一批撤離的人”,血氣方剛、年輕勇毅。
胡旭東的命運與探月工程的第二個交會點則在2010 年,那時的他已經作為動力系統指揮員在任務中大展拳腳。
兩年后,他終于成長為“01”號指揮員,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圓滿執行了兩次發射任務。同年9 月,胡旭東被調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從大涼山奔赴龍樓鎮。自那時起,他與長征五號火箭的故事緩緩展開。
2016 年11 月3 日20 點43 分,在比計劃時間推遲163 分鐘后,長征五號火箭終于成功發射,那一天,胡旭東經歷了無比漫長而驚心動魄的三個小時。2017 年7 月2 日,長征五號火箭再次出征。然而這一次,意外出現了,遙二任務失敗,胡旭東也開始了長達1038 天的等待和堅守。
近3 年的時間里,他進行了無數次任務復盤,竭盡全力查找隱患,分析原因。今年5 月5 日,長征五號B 運載火箭在文昌成功首飛,胡旭東坐在同樣的大廳、同樣的位置,心境卻迥然不同。他說:“不可能因為某一次失敗,就放棄了航天的夢想,失利沒有讓我氣餒,成功也并非一朝一夕。”
有人說,這一年是屬于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也有人說,這一年會更加艱辛也更加璀璨。但無論前路如何,胡旭東都堅信:繁星點點,路在腳下,圓夢終有時。
徐斌如 李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鐘虹
圖片由李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