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糧食總產實現“十七連豐”,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 年居全國前列,超300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即將過去的“十三五”,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時期是安徽綜合實力躍升最明顯、轉型發展成效最突出、人民生活改善最顯著的時期,在安徽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戰新產業產值不斷增加
“十三五”前4 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2019 年總量達到37114 億元,在全國位次由2015 年的第14位提升到第11位。
在此期間,產業結構加速優化,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梯次推進格局基本形成。2019 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5.5%,比2015年提高13.6個百分點。
在創新驅動方面,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 年居全國第一方陣,“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立柱架梁,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量子、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組建運行,大科學裝置加快集聚。截至2019 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6636 家,國家級研發平臺突破200 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1.8件。
新興產業與滬蘇浙合作互補
全域融入長三角,是我省在“十三五”期間開放合作的又一突破。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安徽由“全面參與”轉向“深度融合”,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對外開放等領域合作全面展開。
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我省加強與滬蘇浙合作、推動互補。今年前三季度,滬蘇浙在皖投資在建億元以上項目2918 個,實際到位資金5367.1 億元,同比增長16.6%;占全省比重52.7%,同比提升2.9個百分點。
不斷開放的安徽,正迎接更多機遇和挑戰。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建設,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等開放平臺建設向縱深推進,世界制造業大會品牌效應持續擴大,2019 年進出口總額接近700 億美元,累計有88家“世界500強”企業來皖投資。
合新高鐵等工程年內開工
引江濟淮、商合杭高鐵、蕪宣機場……“十三五”期間,我省一批重大工程順利實施。新增鐵路運營里程950 公里,全省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5100 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達到2165公里,均居長三角地區首位。
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以合肥為中心、以高速鐵路為骨架、以普通鐵路為基礎、以重要站場為節點的現代鐵路交通體系,在全國鐵路網特別是高速鐵路網中的樞紐功能和地位進一步顯現。
“十三五”期間,我省相繼建成鄭徐、杭黃、商合杭、鄭阜等高鐵,實現“市市通高鐵”目標,并通達24 個縣。同時,華東二通道實現貫通,合肥已形成7 個方向對外輻射通道,1 小時到南京、2~3 小時到上海、杭州、武漢、濟南、蘇州,4 小時到北京、天津、鄭州、南昌、福州,運輸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合安九、池黃、昌景黃、宣績等高鐵陸續開工,年內還將開工合新高鐵,全省高速鐵路網通道布局基本形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吳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