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對于一名新聞記者來說,找到一個好線索是其發掘新聞題材的一種憑據,也是新聞記者進行采訪活動的出發點。新聞線索無處不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小點都可能成為一條好的新聞線索。11月3日,本報以《高中生李皖合的兩年》為題,用整整兩個版面報道了李皖合從犯罪嫌疑人到見義勇為好青年的兩年,引起讀者的熱議。而這篇深度報道就是源于一則不起眼的公示。
一則蹊蹺的公示
10 月 19 日當天,我正在做一起投訴維權案件的采訪,部門主任發來一張合肥本地報紙上公示的照片,表示這個公示有點奇怪,讓我聯系相關部門問一下為什么兩年前的事情拖到現在才公示。
徐琪琪(左一)參與過很多重要報道。
接到線索,我便想著從兩方面著手聯系,提高采訪效率。我先撥通了瑤海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的電話,說明了想對見義勇為事跡報道的意愿,請求其協助找到李皖合本人或李皖合家長的聯系方式。同時我想著有了宣傳部的介入,平安瑤海建設領導小組也可能會更加配合記者了解事實。
當天上午,宣傳部對接人回復稱,李皖合家長說孩子在高三,希望采訪能放在周末。當時正是周一,還不了解實情的我最在乎的是新聞的時效性,于是在微信上再次爭取能否讓孩子抽出十幾分鐘時間接受采訪。
從肥東趕回報社后,我撥打了報紙公示上留下的平安瑤海建設領導小組的電話,想了解下事發兩年后才公示見義勇為表彰的原因。一位工作人員說,這件事之所以現在才對李皖合見義勇為事跡進行公示,是因為直到今年 9 月份才接到李皖合家長的申報。此外,那位工作人員還透露,好像是因為這個孩子涉及到一起刑事案件。
聽到這些我更好奇了,為何孩子家長在事件發生兩年后才進行申報?孩子又為何卷到刑事案件中?我想這里面肯定有很多故事,一定要深入了解下。
當事人拒絕采訪
通過輾轉努力,我拿到了李皖合父親的電話號碼。接電話的是李皖合的母親,沒想到前不久孩子父親去世了。
一定要找到孩子當面聊一聊!可李皖合在學校住校,一周才能回來一次。我便向孩子母親征求與孩子班主任聯系下,在電話里先溝通。在多次跟孩子班主任聯系的過程中得知,李皖合很堅定地不愿意接受記者采訪,也不愿意再提及此事。
這可怎么辦?我開始從孩子家長那里找突破口,孩子姐姐最終答應我可以在周日去家里跟孩子聊一下。可就當我準備動身,事情又有了變化,孩子姐姐稱跟弟弟多次溝通其還是不愿意接受采訪。
考慮到孩子經歷這么多事情,又處于高三關鍵時期,我便沒有再繼續堅持。而是換了個思路,想通過警方了解下事情的經過。這件案子有沒有最終結案?警方愿不愿意接受記者采訪?而面對這些未知,只有努力嘗試了才知道。
輾轉幾次找到辦案民警和事發時目擊者10 月 23 日下午,我終于拿到了辦案民警的聯系方式。與此同時,我通過跟李皖合姐姐的對話基本掌握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之后,我又多次來到瑤海區,并找到李皖合案件的辦案民警,展開了一次詳細采訪。由于民警大力配合,采訪十分順利。案件基本情況得到了解,但要想使得稿件生動還必須找到事發時的目擊者才行。
輾轉多次,我找到了事發時被騷擾的女性以及案件被瑤海區檢察院立案監督后找到的關鍵性目擊證人,通過面對面的采訪掌握了許多細節事實。
10 月 26 日,關于李皖合的公示已經正式到期。我再次撥打瑤海區委平安瑤海建設領導小組的電話,了解到在公示期間并未收到對此公示的異議,已經正式認定李皖合為見義勇為。之后,我又敲開了醉酒男子的家門,通過聆聽醉酒男子的妻子講述,了解到其事發至今的經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