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又到一年記者節,打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現這一年里發布的動態,最為集中的是抗疫與抗洪。其中,采寫太湖縣的孫訓祥連續十天沖在“防疫”一線“連軸轉”,與望江縣廣大干群吃著月餅防秋汛的情景,成為自己難忘的回憶。
好新聞,關鍵是去現場。無論是抗疫還是抗洪,只有記者走在路上,新聞才有力量!
零距離,感受孫訓祥“連軸轉”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 2020 年新春時的安慶,街頭比以往都安靜。倒扒獅街喜慶的紅燈籠,與人民路上空無一人的街巷,成為我微信朋友圈最火的一個動態。
蔣六喬在采訪途中。
然而,疫情籠罩之下,總有人不得不奔赴一線,成為春節期間的逆行者。 2 月 4 日下午,我接到安慶市委宣傳部新聞科李文敬科長的電話, 5 日將組織記者去太湖縣采訪一名抗疫一線的先進典型。
接到采訪任務,我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答應一同前往。在采訪過程中,我了解到基層村干部的工作真是千頭萬緒。太湖縣前進村黨總支副書記孫訓祥舍小家、顧大家,最終倒在了防疫一線。
“我不想留下罵名!”回憶起孫訓祥生前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他的很多同事和村民們都淚如雨下。
對貧困戶,孫訓祥一定要幫他們脫貧;對征遷戶,孫訓祥承諾一定要讓老百姓拿到錢過年。
積累了充足的一線采訪材料后,從太湖回安慶的車上,我就在手機上完成了《連續十天沖在“防疫”一線“連軸”轉,太湖縣一村黨總支副書記生命定格在 56 歲》的稿件,并第一時間發到安徽網、大皖客戶端。
孫訓祥的事跡經安徽網、大皖客戶端全網首發后,溫暖了很多人。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對這一報道批示時,稱贊孫訓祥以生命詮釋初心,用行動書寫擔當,是安徽省戰“疫”一線黨員干部隊伍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
面對面,體驗吃著月餅防秋汛
今年入梅以來,特別是 7 月初開始,暴雨先是突襲岳西、太湖、潛山等皖西南山區,接著使宿松、望江、安慶及桐城、懷寧等地深受洪澇災害。
在長江安慶江堤、同馬大堤以及望江江調圩采訪過程中,當我看見廣大干群、部隊武警官兵在抗洪搶險一線,為守護百姓家園揮汗如雨的場景,總想為這些抗洪搶險的英雄們做點什么。
為此,我通過聯系恒大冰泉礦泉水的代理商,將 900 件(每件 24 瓶)共計 7 萬元的防洪搶險物資,在安慶軍分區的幫助下,委托大觀區、宜秀區、迎江區、望江縣等人民武裝部送往防洪搶險一線,慰問防洪搶險官兵與巡堤查險的干部群眾。
除此之外,我還報名參加了安慶市統戰部組織的防汛搶險突擊隊,成為 358 名突擊隊員之一。
天上明月光,倒映湖中央;神州慶兩節,我去保家鄉。 10 月 1 日,本是國慶中秋雙節,回鄉途中,了解到望江泊湖仍要防汛搶險。而為給防汛一線的干群過一個特別的中秋節,涼泉鄉黨委書記劉秀芳讓同事早早從鄉里一家糕點店定制了幾塊六斤重的大月餅。
防汛主要有堤險、水險與風險,時令進入 10月,最怕的是風險。吃著月餅防秋汛的線索深深吸引了我。為此,國慶假期,我三次深入到泊湖防汛一線采訪。舍小家、為大家,防汛人的“身影”在汛期不停地奔走,舍棄的是對家人的照顧和關愛,為的是泊湖沿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