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一名戴著口罩的女子來到全椒縣公安局石沛派出所,在戶籍室門口躊躇不前。戶籍民警周慶圓察覺到女子的異樣,便上前詢問,但女子“一問三不知”。細心的民警決定搞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最后發現眼前的人竟是當地失聯15年的女子,并幫她找到親人……
異樣女子到派出所求助
“我那天在所里值班,看到一個女的一直在辦公室外面來回走動,也不講話,我就過去問她是不是要辦什么業務,但她‘一問三不知’。”10月28 日,戶籍民警周慶圓告訴記者,他看出了女子的異樣,于是和她多聊了兩句。女子終于打開話匣子,自稱今年30 多歲,在南京生活,身邊的人都叫她盼盼。可在她腦海里,總是浮現“劉小花(化名)”的名字。
跟“劉小花”一起出現的,還有“全椒石沛”這個地方。“我對家鄉、家人以及小時候的事情都沒有印象了,總覺得這個地方與自己的身世有關,所以想來求助。”女子告訴民警。
民警猜想,該女子可能是全椒縣石沛鎮人,于是一邊在戶籍系統中查詢“劉小花”的信息,一邊通過交流試圖喚起女子更多記憶,但都“徒勞無功”。
老父親不敢與女子相認
正當一籌莫展時,周慶圓突然想到,不久前省公安廳下發的未辦二代證人員名單中有一個叫“劉小花”的人,難道是這名女子?民警迅速與劉小花所在地村干部聯系。村干部反饋說,這位劉小花已失聯了15 年。
將名單中的劉小花特征與眼前這位女子進行比對后,民警認為她們的信息比較相符。由于劉小花所在村組已拆遷,民警一時聯系不到她的父母。石沛派出所所長謝友科立即聯系劉小花所在村組的老隊長前來辨認,老隊長看到女子后不敢相認,“她當年離家時很瘦小,不像現在這樣”。
幾經輾轉,石沛派出所終于聯系到劉小花的父親,他已經從石沛搬到全椒縣開發區。為節約時間,謝友科聯系開發區派出所用車將劉小花父親送到石沛派出所,與女子相認。
到了派出所,劉小花的父親小心翼翼地來到女子面前,緊張地問道:“你認識我嗎?”女子茫然地搖搖頭。聽到這里,這位父親有些失落:“二丫頭當年離家時體重只有80 斤左右,可眼前這位體態圓潤許多,我不敢認。”
親子鑒定證實女子身份
連父親都認不出來,難道是民警判斷失誤?謝友科不想放棄,又聯系了劉小花的姐姐和二舅媽。兩人聽說有劉小花的消息,激動不已,趕到派出所了解情況。
姐姐在派出所外平復了激動的心情,才敢踏進值班室,但看到眼前女子的體態與妹妹當年相去甚遠,她也不敢相認。不過,根據劉小花媽媽描述,姐姐在女子頭頂找到與妹妹小時候一樣的一個小痦子。另外,女子眉心處有一個疤痕,也正是劉小花當年有的。“她就是二丫頭!”二舅媽一進門,認出了女子。之后,眾人與劉小花的母親進行了視頻連線。“你還認識媽媽嗎?”聽到視頻中的女子問出這句話,女子瞬間淚如泉涌:“不認識,但我看到就覺得好親切,心里好難受。”
記者了解到,次日清晨,劉小花的母親和弟弟匆匆從江蘇無錫趕回全椒,與女子相認。為確保這次認親萬無一失,劉小花一家還帶著女子做了親子鑒定。焦急地等待兩天后,結果顯示該女子的確是劉小花。一家人相擁喜極而泣。
一家團圓感謝民警相助
相認不久后,劉小花在姐姐和姐夫陪同下,來到石沛派出所辦理了二代身份證。家人為表達對民警的感謝,特地送來錦旗:“我們找了她那么多年都沒有結果,太感謝你們了,讓我們一家人還能團圓!”
“回到家的那一刻,流浪的心才真正踏實下來,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劉小花說,這些年她一直沒有身份證,在南京只能打零工。為了喚起劉小花更多記憶,家人與她分享了很多小時候的事。
民警告訴記者,劉小花早年精神狀況一直不太好,當年與家人一起在江蘇泰州生活,后來與家人發生矛盾,負氣出走,再無音訊。15年來,家人從未放棄尋找她,弟弟在網上還發過尋人啟事。雖然前來相認的不少,但沒有一個是劉小花。
記者了解到,劉小花走失后以打零工勉強維持生活,也沒有結婚,與家人相認后打算和家人去無錫工作生活。
殷子昂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