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8年,有網友在蕪湖弋江區發現一個“藍寶石湖泊”,因其拍攝的現場視頻很美,這個湖泊一下子成了網紅,引得網友吵著要去拍照片。不過來自蕪湖官方部門的消息稱,此藍色湖泊系礦坑,湖水水體環境污染嚴重,因周邊地形復雜,還呼吁網友不要再前往,以免發生意外。
10月29日,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注意到,2020年9月,蕪湖啟動白馬礦坑生態修復項目,以“生態”為主題,“礦坑”為核心,“公園”為載體,著力打造“白馬礦坑生態公園”特色自然人文景觀,讓廢棄礦坑悄然獲得新生。
據了解,這座白馬廢棄礦坑位于弋江區白馬山水泥廠采礦區北側,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開采石料,開采礦種為建筑石料用的石灰巖礦,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
經過近半世紀的石料開采和降雨積水,這里日積月累匯集成一個周長約1029米,平均水深約20米,最深約70米,蓄水量約120萬立方米的廢水湖。但是因水體呈藍色,這里被網友調侃為蕪湖的“馬爾代夫”。
然而,這里的水質呈堿性,對人體有危害。再加上礦坑邊緣空余土地被“散亂污”企業違規占用,給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的安全威脅。
2018年,蕪湖市通過聯合執法消除礦坑周邊污染源。清理取締周邊15家“散亂污”企業,拆除已征房屋及違建16處、大型破碎設備2臺、傳送設備7套,清理堆放物750余噸、漂浮物50余噸,累計清運各類物資170車3500余噸。
2019年4月,這里完成危巖清理、廢渣清理平整、場地平整及坡面修復、復綠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2019年6月,蕪湖啟動礦坑水治理項目。礦坑水體通過潛水提升泵排入酸堿中和池,實時監測處理水量及出水水質,水體處理達標后排入周邊天子港水系。
2020年,蕪湖對水體已達標排出的礦坑底泥進行取樣監測,進一步研判底泥組成。同時采用動態取樣方式對水體環境進行綜合評價,為后續底泥調查提供基礎數據,實現科學管控。
(整改效果圖)
2020年9月,蕪湖啟動白馬礦坑生態修復項目,以“生態”為主題,“礦坑”為核心,“公園”為載體,著力打造“白馬礦坑生態公園”特色自然人文景觀,讓廢棄礦坑悄然獲得新生。
(綜合蕪湖新聞網、蕪湖發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