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發改委微信號消息:《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頒布實施以來,我省列入規劃的淮北、蚌埠、淮南、蕪湖、馬鞍山、安慶市和合肥市瑤海區6市1區及省直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積極落實主體責任,細化分解年度目標任務,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絕大部分提前完成或超序時進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產業轉型升級快速推進
各老工業地區大力推進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實施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完成升級換代。合肥馬鋼(合肥)公司轉型搬遷至合肥循環經濟園的年產32萬噸鍍鋅生產線項目和年產120萬噸冷軋板項目順利投產;蚌埠中糧生化搬遷至淮上經開區的燃料乙醇項目成功打造成國內最大的糧食燃料乙醇生產企業。
二是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各老工業地區統籌老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城市交通體系和老舊小區配套設施逐步完善提升,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2%,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三老”設施改造和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著力推進,成功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蝶變。
三是綠色發展強力實施
各老工業地區嚴格實施推進藍天行動計劃、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實施方案。馬鞍山市花山區投入2億多元對薛家洼碼頭地塊進行環境整治;安慶市集賢關礦區關停了境內所有的礦山開采企業并對山體進行植被恢復、綠化,有效治理地質災害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各項綠色轉型指標明顯改善。
四是科技創新增強動能
各老工業地區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完善,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高于3.1件目標要求,其中蕪湖市達到35.4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以及瞪羚、牛羚企業數總數達到2165家,創新創業平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孵化器等總數達到1320家。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各老工業地區以發展促就業,截至2019年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3.75萬元,超額完成2.99萬元的規劃目標。關停和搬遷企業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醫療、教育、養老等各項惠民工程建設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