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路口又有秸稈撒地上了,這里車來車往的,帶得碎秸稈四處亂飛,可得盯緊咯!”劉冠俠原是泗縣瓦坊鄉瓦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也是村里的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今年,她又多了個新身份——秸稈禁燒宣傳員。
“我們家2018 年就脫貧了,這幾年多虧黨和政府照顧我,讓我享受特色種養、光伏扶貧等政策,我才能這么快脫貧過上好日子!”談及自家的脫貧路,劉冠俠笑呵呵地打開了話匣子:家里就二畝一分地,活不重也不忙,自己很快就打理妥當。“村里看我干活麻溜,為了讓我忙起來,讓我們家的錢袋子鼓起來,就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一個月300 塊的工資,咱也算是村里的正式工作人員咯!”
“劉冠俠是我們村2018年脫貧戶,也是有名的‘大嗓門’,工作積極,又熱心腸。她家地少活輕,禁燒一開始,她就主動要求加入村里的志愿服務隊,特別積極負責。”村書記周家棟笑著說。“到村里給農戶宣傳禁燒,她就是行走的‘大喇叭’,走到哪宣傳到哪,我們很樂見志愿服務隊中多些這樣的優秀隊員!”
泗縣瓦坊鄉扎實開展午季秸稈綜禁工作,立足“早”字,做好“穩”字,提高“準”字,堅持把秸稈禁燒和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工作結合起來,多次組織志愿服務者到田間地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打造“黨員+小組長+貧困戶”服務隊伍,幫助清理地頭、溝邊、路邊散落秸稈,從源頭上消除秸稈焚燒隱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瓦坊鄉鄉村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農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不少像劉冠俠這樣的村民,懂感恩,思上進,大步邁向更加幸福的康莊大道
高波 楊秋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