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提起張世琴,長期幫助她的“中國好人”宋國強、志愿者董曉娣等人都覺得“她很不容易。”2004 年,18 歲的張世琴在河南打工時撿到一個被遺棄的兔唇男嬰。張世琴決定收養這個男嬰,并為其取名張世豫,兩人以姐弟相稱。一晃十幾年過去,張世琴眼下陷入困境。原來,為了給弟弟張世豫治病,張世琴借了不少錢。她希望有個安定的落腳點,繼續打拼養家。
張世琴和弟弟張世豫。
打工撿到棄嬰,當成弟弟撫養
張世琴出生在1986 年一個冬天。養父張勝枝在霍邱縣姚李鎮漫流村村口撿到了她,并將其撫養長大。宋國強說,為了減輕父親負擔,15 歲的張世琴開始外出打工。18 歲那年,張世琴在河南打工時,撿到一個被遺棄的男孩。經檢查,男嬰患有先天性唇裂,且上顎骨、腭、喉嚨并裂。男嬰沒法進食,張世琴每天一口一口地喂牛奶,后來決定收養這個男嬰,當做自己的弟弟。由于男嬰是在河南撿的,張世琴為弟弟取名張世豫。
2006 年,張世琴自學考上安農大,決定帶著弟弟一起上學。
后來,涉世不深的張世琴被人騙走4 萬多元辛苦錢。“得知張世琴被騙了,我們都在盡力幫她。”志愿者董曉娣說,張世琴慢慢走出困境。“前兩年她到廣州發展,還開辦了自己的培訓機構。”董曉娣說,直到最近,張世琴聯系了她,“聽說她回到合肥,并且又陷入困境。”
為給弟弟治病,生活陷入困境
記者采訪了解到,2011 年至2015 年,張世琴一直在合肥從事語言教育培訓。2015 年,她進入廣州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從事技術研發和講師工作,并任培訓機構教育形象代言人。
宋國強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張世琴到南方打拼,主要是湊錢給弟弟做手術。“可她老父親突發腦溢血,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相當于她弟弟、父親的生活、手術費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結果她拼命工作,身體一下子垮了,落下病根。”
前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見到了張世琴,她目前住在一對老夫妻騰出來的房間里。張世琴說,她到南方打拼,累得病倒,加上疫情影響,培訓市場不景氣,她離開了所在單位。“我之前找了省內外多家醫院,最終在北京一家醫院給弟弟做了手術。”張世琴說,由于借了不少錢,她在合肥沒錢租房,幸虧有一家好心人收留了她,沒有要房租。“可這也不是辦法,后來我還是離開了他們家。”離開了好心人家,張世琴一時找不到工作養家。“我給她轉了一些錢應急。”宋國強回憶說,隨后合肥又有一家好心人愿意免費給她住宿,解決了她最大的問題。
“現在她急需一個安定的落腳點,這樣既可以養身體,又能發揮自己的專長,繼續從事培訓工作。”董曉娣說,這幾天她四處擴散消息,想幫幫張世琴。
李曉明 黃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向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