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生病了就要聽醫生的話,我相信家鄉的醫生。”2 月22 日,從武漢回到安徽已一個多月的華中科技大學張教授從隔離病房走出,作為一名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也是一位安徽老鄉,臨行前,他對中國科大附一院的醫務人員一再表達感謝。他還分享了自己治療期間的體會。
張教授痊愈出院,對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1 月21 日,張教授帶著家人開車回老家安慶桐城過年,回到桐城沒幾天,就開始出現發熱、干咳癥狀,“我感覺自己情況不太好,又來自武漢,所以第一時間就趕到當地定點收治醫院。”張老師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需要接受隔離治療。此時,岳母也不幸感染住院,家人均需要進行醫學觀察。確診后,張老師病情逐漸加重,呼吸困難尤為明顯,2 月4 日被轉往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進一步治療。
剛入院,張老師就被診斷為新冠肺炎(重癥),呼吸衰竭,肝功能損害。“我能明顯感受到呼吸很費力,直接就從安慶轉到了這里的ICU。”張老師說他的情緒一度很低落。“醫生每次來查房都會告訴我,‘今天又有幾人出院了,你很快也能出院的’,讓我加油。”這些好消息對緩解他的思想壓力起了很大幫助,“每次吃飯,護士都在旁邊叮囑我,一定要多吃一些,提高免疫力。就像家人一樣,我很感動。”
遵照“一人一方案”的原則,針對患者的病情,醫院治療組綜合運用抗病毒、保肝、抑制炎癥、免疫調節、中醫和營養支持等治療手段,“在徐曉玲教授帶領下,我們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對他采用了阻斷新冠肺炎患者炎癥風暴的新治療方案,對治療效果產生了積極影響。”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ICU主任楊云介紹,經過積極對癥治療,張老師呼吸費力的癥狀逐步緩解,氧飽和度也在不斷提升,身體逐步康復,從剛開始沒法下地,到慢慢能下地活動。
張老師說,通過這次患病,他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要相信科學,“生病了就要聽醫生的,我相信家鄉的醫生”。住院期間,因為厚重的防護服,張老師始終沒看清醫護人員的面貌,只能憑防護服上的名字來辨認是誰,但張老師說,他從心底里覺得醫務人員很了不起,“護士的護目鏡都起了霧水,能感受到護士老師就是在憑手感和經驗找血管。他們離我很近,我都能聽到面屏后汗水滴落的聲音。”張老師說,“醫護人員近距離地直面病毒,高強度的工作,對患者不離不棄,非常偉大!”他回去就要寫感謝信。
張老師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身體恢復后將回桐城,繼續接受14 天的隔離觀察,“還有課題要完成,出院了可以通過網絡指導學生做課題了。”張老師的岳母也已出院,家里其他人也都解除了醫學觀察。
方萍 朱沛炎 姚自勤 朱偉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 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