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8 年,安徽PM2.5 平均濃度為49 微克/立方米,降幅在長三角區域位居前列;2019 年,安徽PM2.5 平均濃度為46 微克/立方米,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十三五”期間,安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1.9%,未出現嚴重污染天氣。
配圖:天鵝湖上賽龍舟。
以合肥市為例,“十三五”期間,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提升。2019年,合肥市PM2.5平均濃度為43.8 微克/立方米,比2015 年下降33.6%;PM10 平均濃度為67.6 微克/立方米,比2015 年下降26.5%。全年空氣質量達到優的天數為47 天、良好207 天、優良率70.4%,達到“十三五”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要求。
從全省來看,2016 年,全省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3%,16 個設區的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范圍為62.6%(宿州)~97.3%(黃山),日超標污染物主要為細顆粒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2019 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濃度均達到一級標準。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1.8%,16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累計70天,同比下降50%。到了2020年上半年,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9%,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數比例分別為14.6%、2.5%和1.0%,無嚴重污染天氣。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將深化“五控”措施,狠抓工業企業,特別是重點排污單位穩定達標排放。同時,深入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加快推進老舊車船淘汰,積極推動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公轉鐵”。此外,落實長三角、蘇皖魯豫交界區域聯合防治,深入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分級管控,提升預測預警能力,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