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濉溪縣兩家縣級公立醫院牽頭,與鄉鎮衛生院聯合組建縣域醫共體,各成員單位深入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實現了“小病在鄉鎮、大病不出縣、康復回基層”的目標。近年來,濉溪縣高質量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釋放醫改紅利,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9 月3 日上午,在濉溪縣醫院醫共體影像中心,幾位專家正在會診南坪衛生院上傳來的患者胸片。經過20 多分鐘的緊張討論,出具了診斷報告并回傳至分院。“基層衛生院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可以通過醫共體影像云平臺把相關圖片資料傳至我院,我們由專家團隊會診后第一時間將診斷結果回傳給他們。”濉溪縣醫院影像中心主任李明志表示,影像云平臺方便了患者,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充分實現了醫療資源的上下貫通。
利用影像云平臺遠程診療,是濉溪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釋放的醫改“紅利”。2016 年以來,濉溪縣以被列為安徽省第二批縣域醫共體試點縣為契機,高質量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目前,由濉溪縣醫院、濉溪縣中醫醫院兩家公立醫院牽頭,分別與12 家、6 家鎮衛生院聯合組建成2個縣域醫共體。
通過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濉溪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縣域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預防為主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基本形成,全縣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占比達到85%以上,住院率三年持續下降。
分級診療讓看病更方便
“縣域醫共體有效緩解了基層重病、急病患者去向問題。分級診療則實現了‘小病在鄉鎮、大病不出縣、康復回基層’的目標。”濉溪縣衛健委主任蔡曉春介紹,濉溪縣依托縣域醫共體,深入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建設。
濉溪縣在全縣213 個行政村設置了254 家村衛生室,所有村衛生室全部配備有資質的村醫執業,配置了鄉村一體化信息系統、健康一體機以及移動公衛辦公終端(PAD)、智醫助理;2019 年,全縣通過轉診系統縣域轉診共計25057 人,雙向轉診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將慢性病常規用藥下沉至鎮、村,今年1 至7 月醫共體中心藥房向全縣基層配送藥物2231.7 萬元,對于超出自身診療能力的急癥患者,全縣轄區基本實現了15 分鐘醫療圈;今年前7 個月,全縣共計聘請專家會診手術1258 人次,醫共體牽頭醫院技術骨干幫助衛生院建設特色專科18個,協助創建一級甲等醫院5個、創建二級醫院1個。
“新時代,人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接下來,我們會本著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的理念,加快補齊縣域醫療衛生資源短板,持續完善醫防融合機制,高質量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濉溪縣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王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