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像頭下生活,孩子同意嗎?
近日,有媒體報道,江蘇一位家長通過攝像頭監視兒子學習,反遭兒子報警稱侵犯隱私!記者走訪發現,安徽也有不少家庭選擇安裝攝像頭,主因多是無人在家時,可以監控孩子學習。不過,因為一個小小攝像頭,引發的故事可不少,甚至還有些沖突。而攝像頭是否繼續留存,說法不一。
案例1
兒子大大咧咧,主動要求加裝
申女士家住在合肥市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兒子曉樂(化名)今年剛升入小學畢業班,每天放學后,在房間的攝像頭前“打個卡”,已經成為了他報平安的習慣。申女士在公司上班,每到這個點,也會拿出手機,從監控里看一看兒子是否安全到家。
申女士家的攝像頭,從曉樂四年級的時候就安裝了,用申女士的話說,曉樂非常調皮,需要一個人看著才能安分寫作業。但是,曉樂每天下午4 點多放學,申女士通常下午6 點多到家,曉樂的家庭作業還沒做,申女士就想到了安裝攝像頭,對著書桌,監控曉樂寫作業。
一開始,申女士并沒有告知曉樂,直到裝上,曉樂才知道,“他性格大大咧咧的,也沒說什么,就一直用著了。”申女士說,裝上攝像頭后,曉樂每天下午5 點左右就會進入房間寫作業,學習時間得到了保障。
不過,事情也不是那么順利,貪玩的曉樂也會耍一些小聰明,和媽媽斗智斗勇,讓監控偶爾“失明”,“有時候拿個衣服蓋著,有時候拿什么擋著,就說自己不小心碰掉了,但明顯是他自己搞的,故意想偷偷懶。”申女士說起來,又氣又笑。
今年暑假,曉樂的鋼琴需要考級,但是他的練琴自覺性很低,為了監控曉樂練琴,申女士又在鋼琴房安裝了一個監控,讓曉樂每天必須練滿半小時。練琴時間有了保證,曉樂的琴技也提高了不少。“監控還是挺有作用的,尤其對我們家這樣喜歡被人看著的孩子來說。”申女士說。
兩年下來,曉樂也習慣了監控下的生活。為了減少曉樂看電視的時間,申女士直接將電視卡拔出,電視機成了擺設。曉樂為了每天能看一會電視,甚至主動跟媽媽提出,“你可以在廳里也裝一個攝像頭,那你每天就知道我看多少時間電視了啊。”
案例2
女兒強烈反對,攝像頭成擺設
吳女士是黃山人,家里是雙職工加二寶家庭,大女兒小曦(化名)今年上初二,小女兒還在上幼兒園,說起裝攝像頭,吳女士搖了搖頭,“別提了,放家里都沒用了,當擺設了。”
原來,在小曦六年級暑假的時候,吳女士丈夫考慮女兒馬上升初中,學習緊張,為了減少她看電視時間,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便從網上淘了一個攝像頭,安裝在客廳里,并且擺放了一張小桌子,讓女兒在攝像頭下學習。這樣,即使家里沒人,也可以遠程監控女兒學習情況。
安裝之前,吳女士并沒有告訴小曦,“說了肯定不同意裝。”好景果然不長,剛安裝上,小曦倒還無感,只是每次讓她在監控下寫作業,她就不樂意,發脾氣,有時候氣得回自己的房間。
暑假結束時,小曦干脆對攝像頭“動手”了,“直接拔插頭,讓我們什么都看不見。”吳女士發現后,便回家批評了小曦。但是第二天,大人去上班了,小曦又把插頭給拔了,連續干過幾次。
“說我們不信任她,不給她私人空間,在家里一點自由都沒有。”吳女士說,在女兒強烈反對過幾次后,她和丈夫商量,決定將攝像頭關閉了,“學習主要靠自覺,強行盯著也沒用,人坐在那,心可能也不在那,主要也是怕這點小事影響到她心理健康,沒必要。”監控關閉后,吳女士明顯感覺到小曦高興多了,大家都沒有再提攝像頭的事。
案例3
聽到攝像頭說話,孩子驚呆了
早在三年前,合肥的劉女士就給正在上二年級的女兒妞妞房間里安裝了攝像頭。和別的家庭監督孩子寫作業的目的不同,劉女士主要是考慮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不能陪伴女兒;另外女兒寫字姿勢不佳,視力下降太快。“裝個攝像頭,一來爸爸可以看到女兒日常,二來自己也能實時提醒孩子坐姿。”
安裝攝像頭之后,妞妞一開始也沒有很反對。直到劉女士第一次通過攝像頭喊話之后,妞妞才第一次意識到攝像頭的存在。“當時我提醒她把背直起來,不要弓著腰,她簡直驚呆了。”劉女士回憶,女兒的反應也是她始料未及的,妞妞當時在房子里找了一圈,才注意到原來媽媽的聲音來自于這個攝像頭。
“發現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能被攝像頭看到,她就生氣了。”看到女兒的反應,劉女士也有了顧忌,她開始減少在攝像頭里說話的次數,如果發現女兒弓著背了,她會打電話給家里的老人,在“線下”進行提醒。
再后來,妞妞對攝像頭的理解更深入了,有時候她會故意把攝像頭扭到背面去,而劉女士也減少了通過攝像頭監控提醒孩子的依賴。不過,即便是這樣,劉女士也沒有考慮將其拆除,更多的時候是以備不時之需。“有時候妞妞鬧脾氣了,會把自己獨自鎖在房間里,雖然看不到了,但是能聽到里面的聲音。”在劉女士看來,既然女兒對安裝攝像頭也沒有那么不高興,暫時就不打算動了。
“監控”不利于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習慣
眼下,在家里裝攝像頭監控孩子的現象不少,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安裝攝像頭,無非是家長不在時“多一雙眼睛”觀察孩子。這種方式到底能不能讓孩子認真學習,或者真正起到陪伴的作用?記者采訪了兩位專家,希望家長們可以聽聽他們的意見。
家長對孩子要多些鼓勵和欣賞
合肥市骨干教師、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南校區語文教師程磊磊有著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她發現,為孩子安裝攝像頭的現象在身邊還是比較多的。作為老師,她卻并不主張這種做法。在她看來,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的規定,家長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適應其身心發展的特點,“把孩子看做一個平等的,獨立個性的人,懂得尊重孩子,這也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程老師說,監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孩子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玩,難免會催促和吼叫,孩子迫于壓力完成作業,心理和生理上卻很抗拒。這種不自由、壓抑的狀態,不利于孩子獨立自主習慣的培養。程老師表示,多位教育學專家都談到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多一些鼓勵和欣賞,而不是讓孩子們在教育中產生自卑的心理。
需要提升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九屆國家督學、教育部班主任工作“國培計劃”專家、合肥師范學院教授吳秋芬對這一現象有研究,并且不大贊同這樣一種監管方式。
吳教授認為,這一現象反映出父母更加注重對孩子的強制性要求,比較少的注重自主性的培養。“家長通過安裝攝像頭來管理孩子,它并不能達到讓孩子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成長為一個能夠自我約束的這樣一個人。”
注重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吳教授認為才是關鍵的。只有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夠一勞永逸。否則家長監控得了今天,監控不了明天,監控得了現在,監控不了未來,很多孩子一旦離開了嚴格的監管,就會恢復到原始的狀態。在疫情期間,為什么有些孩子成績一落千丈,有些孩子依然能夠保持原來的學習狀態?就是一些自我管理水平比較高的孩子,在沒有老師監管、嚴格要求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原來的學習狀態。“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中國的大部分家長都要補短板,要改觀的,要改進的。”吳教授說。
□問卷分析
日前,記者在合肥市竹蔭里社區活動中心隨機訪問了30 名小學生,其中,7 名學生表示,自己家中安裝有攝像頭,占比23%,還有3 人則表示,父母有此想法,但尚未實施。受訪的學生中,家庭攝像頭的安裝時間多在一年內,主要安裝在客廳,在安裝原因一項,學生也大多選擇父母不在家時,“防止沉迷看電視”,而監督學習、糾正坐姿等也是原因之一。
30 名學生中,有7 人表示,父母在提出安裝監控時,事先征詢了孩子的意見,另有9 名學生表示同意父母安裝攝像頭,但也有7 人提出反對,反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自由、信任及隱私”上。有受訪學生表示,享受一個人在家的生活,無拘無束,但是有了攝像頭,就像爸媽在家一樣,自由受到了限制。小曦抗拒父母安裝攝像頭的原因也是類似的,她感覺自己不被信任,時刻在父母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感覺很不好受。
不過,在受訪學生中,僅有一名學生表示,曾因攝像頭問題多次與父母發生過語言沖突,后來家中的攝像頭也淪為“擺設”。
□問卷調查
1.你家里有沒有安裝監控攝像頭?
A.有(7 人)
B.沒有(20 人)
C.父母打算裝(3 人)
2.攝像頭裝了多長時間了?
A.一年內(4 人)
B.一到三年(1 人)
C.三年以上( 2 人)
3.家里裝了幾個攝像頭?
A.1 個(4 人)
B.2 個(3 人)
C.3 個以上(0 人)
4.攝像頭安裝在哪里?
A.房間(1 人)
B.客廳(3 人)
C.書房(2 人)
D.其它(1 人)
5.父母安裝攝像頭的作用是什么?(多選)
A.監督寫作業(3 人)
B.提醒不良學習習慣(2 人)
C.獨自在家的安全問題(4 人)
D.防止沉迷看電視(5 人)
E.防盜(1 人)
F.其它(2 人)
6.要安裝攝像頭時,父母是否事先征詢你的同意?
A.有(7 人)
B.沒有(4 人)
C.沒提過攝像頭,不知道會不會(19 人)
7.你是否同意安裝攝像頭?
A.同意(9 人)
B.無所謂(14 人)
C.反對(7 人)
8.你為什么不同意安裝攝像頭?(多選)
A.需要自由(6 人)
B.不被信任(5 人)
C.侵犯個人隱私(4 人)
D.不喜歡父母管的太多(2 人)
E.其它(3 人)
9.有沒有因為攝像頭,與父母發生過沖突(包括語言、肢體等)?
A.有(1 人)
B.沒有(29 人)
10.你提出反對后,家里的攝像頭如何處理的?
A.繼續正常使用中(3 人)
B.爸媽妥協拆除了(2 人)
鄭婷婷 張林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