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當一顆麻將從天而降墜落到陸女士頭上時,她一下子蒙了,下意識地捂住了頭部,手再拿開時整個后腦勺到頸部都是鮮血。事發后,民警在28 層高的居民樓里逐戶排查,揪出了肇事者——12樓的一名3歲小男孩,并見到了對此一無所知的家長。所幸,陸女士沒有性命之憂,最終也原諒了小男孩一家。處警民警說,當地高空拋物警情由“熊孩子”導致的居多。高空拋物事件頻發,我們拿“熊孩子”有什么辦法?記者通過對話涉事雙方以及相關專家,希望能給社會各界帶來警示。
事發
麻將從天而降恰巧砸中電動車主頭部
昨天上午,記者聯系到陸女士時,她仍在家里休息。因為頭部縫針加住院,事發近十天了,她感到自己的腦袋還是蒙蒙的。這一切,都緣于一顆從天而降的麻將。
8 月18 日晚上7 點多,陸女士騎電動車到淮南一小區送貨,客戶還沒從樓上下來,她就坐在車上等待。突然,她聽到“轟”的一聲,以為什么地方發生了爆炸,沖擊力特別大,就下意識地捂住了頭部。“我當時有點蒙,沒覺得自己身處險境,但是頭好疼。”她說。
事發時,樓下有幾位居民正在乘涼,他們就站在離陸女士一兩米遠的地方。聽到異響,人們一下子圍過來,沖著她問:“你是不是被東西砸到了?”陸女士把手拿開,這才發現整個后腦勺到頸部都是鮮血。
陸女士事后回憶,人們過來查看情況時,看到她的身邊有一顆麻將,估計就是這顆麻將剛剛墜落下來,砸在了她的頭上。“我看到手上有血,就意識到問題嚴重了。”陸女士說,那時自己身邊還站著兩位老人,她虛弱地提醒他們先跑到對面去。居民們見她流了很多血,也幫她撥打了120。
在眾人的建議下,陸女士報了警。在等民警過來的時候,有人告訴她,在麻將掉落之前,還掉下來了幾個玩具,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所為。
調查
民警從28樓摸排到12樓揪出肇事男童
在接到報警后,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園南派出所民警李占濤趕到了現場。事發地點位于小區的主要入口處,當時正值居民下班回家的高峰期,門口人流量很大。為了第一時間抓住嫌疑人,消除安全隱患,李占濤將陸女士安排上急救車后,立即著手調查此事。
附近一位店老板告訴李占濤,在麻將從天而降之前,樓上已經掉下來好幾輛玩具小汽車了。“我們在現場勘查時,的確看到了塑料玩具汽車和麻將。”考慮到物品的性質,民警決定重點對事發居民樓家中有8 歲以下孩子的住戶進行排查,同時針對家中有麻將桌的住戶進行詳細調查。
為了防止漏查,民警從頂樓28 樓自上而下對有高空拋物可能的住戶逐戶進行排查,一直到13 樓都沒有進展。但在排查到12 樓一住戶家時,開門的小男孩以及擺放在客廳內的麻將機,立即引起了民警的警覺。
“當時是一個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開的門,我問他‘你認識這個玩具嗎?’,他一開始說‘玩具是弟弟的’,但可能是感到害怕,又說‘不確定’。”在進一步詢問中,正在打麻將的家長藏女士來到民警面前。經過家人詢問,另一個小男孩哭了起來說:“我再也不扔了。”
最終,警方確認了肇事者就是這個3歲的“熊孩子”。
處理
小男孩一家到派出所接受教育并賠償
在派出所內,藏女士告訴民警,自己以前跟兒子說過不要高空拋物,但是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沒想到惹出了這么大的麻煩。由于孩子較小,民警只得帶著孩子一家觀看了禁止高空拋物的宣傳片,希望讓其認識到高空拋物的危害性。
8月26日下午,在民警的調解下,頭部縫了兩針、住院一個多星期的陸女士極其大度地諒解了藏女士一家,只收了醫藥費和少許賠償共計6000元。
處理完這起案件,民警李占濤也很感慨。他告訴記者,所里幾乎每個月都會接到高空墜物的警情,一年能夠達到十余起,其中由“熊孩子”造成的居多。從垃圾到玩具,甚至瓶瓶罐罐都成了“兇器”。在他看來,孩子成為“肇事者”主要跟家庭教育有關,家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小孩很容易效仿大人的一些習慣,比如有的大人會隨手在高空扔垃圾,結果小孩就學著把危險系數更高的東西扔了下來。”李占濤說,高空拋物已經成為城市安全的威脅,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會觸犯刑法,甚至承擔巨額賠償。
現實中,不是所有的高空拋物行為都能立刻找到肇事者,警方往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調查。不過記者了解到,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聲音
對“熊孩子”以教育為主且需多方合力
高空拋物的危害眾所周知,可是“熊孩子”為什么會高空拋物?如何杜絕這類事件一再發生?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需要多方的合力。
安徽建筑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健認為,“熊孩子”高空拋物行為的發生,主要源自好玩、模仿、僥幸等心理,也不排除其有嚴重的心理障礙,自控力較差。“對于這一群體,應該加強教育,及時預防。同時也應杜絕成年人的不良示范,避免不當行為成為青少年兒童學習的‘榜樣’,從而造成自身行為的失控乃至悲劇產生。”王健表示,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拋物肇事者,必要的時候需要指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援助和輔導,矯正不良行為。
王健認為,在高空拋物事件發生后,有的家長情緒會比較激動,對肇事的“熊孩子”進行打罵。相對于不管不問,這雖然是一種處理手段,但其實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一定會產生更積極的作用。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應當以教育為主,盡可能讓他們詳細了解高空拋物問題的嚴重性。
李占濤也表示,一方面公安機關加大打擊力度,對惡意高空拋物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另一方面社區、物業以及家庭、學校也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講明高空拋物的危害性。此外,還可以做技術防范,比如在高樓外圍包裹防盜網,在低層加設頂棚。有條件的物業,還可以加裝監控探頭,為警方后期調查提供幫助。
張林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對話
受害者陸女士:希望不再有這種事情發生
問:現在感覺怎么樣了?
答:還是感到后怕。在新聞上也看到過一些高空拋物的報道,說一個雞蛋從25 樓拋下就能讓人當場死亡。慶幸我還比較年輕,麻將砸的位置在頭部靠后,往前一點可能就沒命了。現場還有幾個老年人,如果被砸到,后果不堪設想。
問:是否打算進一步追究責任?
答:我當晚都沒敢跟我老公說,他正好在外地,第二天他知道后非常生氣,說要追責。后來,小孩家人帶著小孩到醫院來看我,那個小孩跟我家寶寶差不多大,他媽媽問他“你可知道錯了?”,小孩也嚇得不輕,跟我說“阿姨,對不起。”我心一軟就沒有再追究了,也希望不再有這種事情發生。
闖禍男童家長:準備安裝更密集的防盜網
問:當時知道小孩扔東西嗎?
答:他跟小哥哥在臥室里面玩,我們大人在客廳,臥室窗戶是關著的,不知道怎么就開了。可能他覺得好玩,就扔下去了,我們都不知道。
問:平時跟小孩強調過高空拋物的危害性嗎?
答:我家小孩比較淘氣,之前就跟他講過玩具不能往下扔,偶爾講一下,他也記不住。我自己平時比較忙,也顧不上帶他,覺得這次是萬幸(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也感到后怕,太危險了!
問:有什么想跟傷者說的嗎?
答:真的非常抱歉,希望她早日康復。當時我們帶小孩去醫院,就是希望對孩子也是一次教育。我們將安裝更密集的防盜網,并教育他別再扔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