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從高考時的緊張,到等待分數時的焦慮,再到填報志愿時的不知所措……好在錄取結果讓阜南縣考生劉瓊瓊和家人感到滿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小時候跟著父母在外地求學,長大后在阜南老家留守,劉瓊瓊的求學可謂一路坎坷,但她堅持目標,努力拼搏,終于在今年夏天迎來夢想之花盛開。
奶奶病逝,她決心要學醫
今年 19 歲的劉瓊瓊家住阜南縣郜臺鄉段臺村,是阜南一中一名理科生,今年高考 676 分,全校第二名。 “查分數時,語文和數學成績最先看到,分別是 117 分和 127 分,當時感覺考得好差,不過另外兩科考得還可以。”劉瓊瓊說,父母親不敢相信成績,還把她手機拿來又確認一遍,一下子樂開了花。
填報高考志愿時,父母向劉瓊瓊提出了很多建議,她也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但她最終把目標鎖定在了國內幾所知名高校的醫學類專業。 “專業第一志愿填的是醫學相關專業,主要有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等。”劉瓊瓊說,選專業是受到奶奶病逝影響。當年,劉瓊瓊的奶奶患上腦血栓,雖然父親一直悉心照顧,但奶奶還是不治離世。
“當時自己情緒很低落,就想著以后要學醫,要為鄉村醫療盡一點力,起碼要讓家人健健康康的。”劉瓊瓊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了解到醫學專家及醫務工作者在抗擊疫情中的事跡,這讓她很受觸動,也促使她填報預防醫學專業。
留守老家,考上心儀大學
記者了解到,劉瓊瓊的高考錄取結果已經出爐,她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五年制,含雙學士學位項目)錄取。
“之前她想好了要填醫學類專業,但回頭又和我們說,醫學專業學制更長,可能要家里負擔的費用更高。”母親馬開勤說,女兒為這事猶豫了好久,甚至開始了解其它專業, “我和她爸還是讓她堅持自己的想法,選擇醫學專業。”馬開勤說,女兒知道家里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想反悔也是為家里著想。
“之前爸媽都在外地打工。今年高考,他們和弟弟妹妹都陪在我身邊,讓我感覺家里再簡陋也是幸福的。”劉瓊瓊笑著說。
據介紹,因家里田地少,劉瓊瓊的父母在她小的時候就到江蘇打工。 “我跟著爸媽,上小學在省內外轉了三次學。”劉瓊瓊說,每次轉學都要適應新環境,成績會下滑, “一到這時候,我就要調整心態,加倍努力,迎頭趕上”。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劉瓊瓊不用再“東奔西走”,但開始了寄宿生活。 “和好幾個同學一起,吃住在老師家,樂趣很少。”劉瓊瓊說,這期間,她得到很多老師的幫助,但和很多留守兒童一樣,她最想父母能在自己身邊。
“孩子話不多,有這樣的想法但從來沒和我們說過。”馬開勤說,女兒幾乎從不主動打電話給他們。 “上了高中,感覺自己變得開朗了很多。”劉瓊瓊說,大學生活馬上要開始了,以后要學好專業知識,也要多參加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等畢業了找一份好工作,讓父母過得更好一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 文 張洪金 / 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