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入夏以來,重慶、河南等地發生多起溺亡事件,給孩子們的暑期安全敲響了警鐘。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提到,溺水是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暑假是溺水高發期,希望廣大家長增強安全意識。我省相關部門也聚焦學生生命安全,開展了暑期防溺水專項行動。那么,如何在夏天這個“游泳季”保證孩子的安全呢?對于未成年人的“六不準”等知識的教育就非常關鍵。
□案例
高溫天野泳溺亡悲劇頻發
8 月9 日,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新安江水域發生一起游泳時溺亡悲劇,當天傍晚休寧縣萬安壩水域也有一名年輕男子溺亡。連日來,高溫酷暑,下河道野泳時溺水等意外事件頻發,有關部門也在加強宣傳和勸導,減少溺水的發生。
據了解,8 月9 日下午5 時40 分許,休寧縣萬安派出所接110 警情:萬安壩處有人溺水。該所火速出警,并立即聯系縣消防大隊、黃山市藍天救援隊、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中心及120救護車趕往現場合力施救。經近兩小時合力施救,當晚7 時30 分消防人員等將溺水者打撈上岸,經醫生診斷已無生命體征,宣告死亡。經初步了解,死者涂某,男,17歲,石臺縣人。
類似的悲劇不止一起。8 月7 日,21 歲男子朱某(江蘇人,屯溪務工)在休寧縣東臨溪鎮東臨溪村河道內游泳時發生意外,8 日被宣告死亡。8 月5 日上午,屯溪新安大橋下端一名男子下河游泳時發生意外,打撈上來已沒有生命體征。
據了解,黃山市及區縣政府、多部門、學校、鄉鎮村近年來不斷加大防溺水宣傳、教育、勸導力度,加強中小學生防溺水教育,在各河道、塘庫相繼設置了禁止游泳、水深危險等警示牌,城管、海事及鎮村干部也不斷提醒勸導不要下河道野泳,各新聞媒體等不斷加強防溺水宣傳,通過一個個溺水死亡案例警示社會。
不過,高溫酷暑天氣之下,仍然有溺水悲劇發生。據一些參與救援的人員介紹,這些年來,隨著河道蓄水壩不斷增多、河道護岸變化(有河道用石塊水泥澆筑了堅固的壩體,很難攀爬上岸)、挖砂留下坑與怪石、河內水草密布等,都帶來水下安全隱患。另外,很多人從小沒接受過野泳甚至游泳訓練就貿然下水,沒有對河水危險的了解和防護知識,遇到危險難自救,又沒有隨身裝備,很容易出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防溺水之孩子篇
未成年人“六不準”
1.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準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準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之家長篇
加強兒童監護
兒童對溺水風險識別和判斷力有限,家長及其他監護人有責任對兒童進行監護,為兒童提供安全并有專人監護的活動場所,避免其在危險水體附近玩耍。不能將低齡兒童單獨留在衛生間和浴室,或開放的水源邊。
兒童一定要由成人監管,不能交給未成年人看護。看護低齡兒童時,監護人與兒童的距離要伸手可及,專心看管,不能分心。
將兒童和危險水體隔離
將兒童和危險水體隔離有助于減少兒童接觸危險水體,保護兒童安全。家中蓄水容器和衛生間坐便器應蓋好蓋。家周圍的水井等蓄水容器應加蓋,或為水井安裝汲水泵、水管等,減少兒童接觸危險水體。
如果家中有5 歲以下兒童,且房屋距離池塘、小溪等自然水體25 米內,應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房門安裝門柵欄,以阻擋幼兒自行外出。
加強孩子安全教育
告知孩子應在家長或成年監護人的看管下參加水上活動,不允許單獨或與其他伙伴一起去水邊玩耍或游泳。告訴孩子要去正規的游泳場所游泳。水塘、水渠、江河不可以游泳,不能去沒有游泳管理員、非專門開設的水域游泳。
提醒孩子當同伴落水時,在大聲呼救的同時,不盲目下水或手拉手救援,以免造成更多的傷亡。
□防溺水之自救篇
1.在水中出現危險時,不要驚慌,調整呼吸,待口鼻露出水面后,迅速舉手呼救。
2.如果碰到腳抽筋,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讓其伸展或松弛。
3.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或者木板等。盡可能屏住呼吸將頭后仰,待口鼻暴露出水面后用嘴呼吸。
4.救援者出現時,應聽從救援者指揮,不要因為驚慌抓抱救援者從而影響救援。
□防溺水之救助篇
孩子突然安靜要多留意
1.溺水者不會呼救,他們必須先能呼吸,然后才能說話;2.溺水者也無法揮手呼救;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4.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5.頭發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6.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頭后仰,嘴巴張開,小孩的頭可能前傾;7.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孩子安靜無聲時,就該去看看怎么回事。
孩子可用“叫叫伸拋法”救援
遇其他孩子溺水,兒童自己不可下水施救,應保持冷靜,大聲呼救,尋求周邊成人的幫助,并撥打110 或120報警。另外,“叫叫伸拋法”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遵循的救援原則。
第一個“叫”是指大聲呼救。第二個“叫”是指撥打110、120 報警。“伸”是指將身邊的竹竿或衣服伸過去,在保證自己位置安全的基礎上拉回溺水者,同時注意避免竹竿戳到落水者的臉。“拋”則是指將泡沫塊、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空桶等漂浮物,拋給溺水者,等待救援。
救出溺水者如何現場施救
1.當將溺水者救至岸上后,應迅速檢查溺水者身體情況。由于溺水者多有嚴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內淤泥雜草、嘔吐物,然后再控水處理。
2.迅速進行控水:利用頭低、腳高的體位,將吸入水分控倒出來。救護人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將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膝蓋上,使其頭下垂,然后再按壓其腹、背部。
3.對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將溺水者仰臥位放置,搶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開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氣,迅速口對口吹氣,反復進行,直到恢復呼吸。
4.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5.溺水者經現場急救處理,在呼吸心跳恢復后,立即送往附近醫院。在送醫院途中,仍需不停地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以便于醫生搶救。
(資料來源于教育部網站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