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 月19 日,受大雨影響,六安市裕安區固鎮鎮告急,當地政府緊急轉移村民進入臨時安置點。半個多月過去,洪水漸退,高溫來襲,住在臨時安置點的村民生活還好嗎?8 月4 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跟隨安徽省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六安固鎮鎮錢集安置點進行探訪。
志愿者陪著孩子們玩耍。
三層教學樓成村民宿舍
記者從六安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8 月4 日,六安市設置集中安置點18 個,較最高峰減少61 個;全市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受災群眾尚未返家39909 人,較最高峰減少47320 人。各縣區已投入救災資金2835 萬元,全力保障緊急轉移安置群眾基本生活。
昨天,記者來到六安市裕安區固鎮鎮錢集安置點——六安市德運希望學校。在校門前,值班人員正在對進校人員測量體溫。記者走進校內看到,三層教學樓已成為受災村民的宿舍。走廊上,課桌和椅子整齊擺好,有村民將洗過的衣服晾在走廊欄桿上。教室里有多張床鋪,床上被褥等齊全,礦泉水和熱水瓶擺放在教室里面。由于天氣炎熱,教室內四臺吊扇不停地轉著。
“我來這里住有半個月了,這邊伙食不錯,有土豆絲、冬瓜炒肉等。”胡龍是固鎮鎮河沿村人。“最多的時候教室里住著14 個人,現在有5 個人已經離開安置點。”胡龍說,現在他們村的水已經退去,電也通了,這幾天父母回家打掃衛生,但家里插座壞了,等插座修好他也準備回去。
志愿者陪著孩子們玩耍
昨天下午,在二樓教室里,記者看到穿著紅色馬甲的幾名志愿者正和孩子們玩籃球。他們圍成一圈,輪流傳遞著籃球。過了一會兒,他們又開始唱歌,歡笑聲不斷。
記者了解到,目前安置點里主要住著老人和孩子。張光博今年16 歲,初三畢業,9 月開學讀高一,目前他和家人還住在安置點里。記者看到,張光博坐在床邊凳子上學習,床上放著一本高中物理學習資料和一個小電風扇,奶奶坐在一旁。張光博告訴記者,父母回家打掃衛生了,自己在安置點一邊看書,一邊照顧奶奶。
據固鎮鎮黨委副書記林振輝介紹,錢集安置點從7 月19 日開始啟動,最高峰時安置受災群眾342 人,截至8 月3 日晚還有193 人。“每天我們會查受災群眾去向,校門口有保衛處,對外出人員進行管理。”林振輝說,在防疫方面,所有進校人員都要測體溫,對教室進行消毒;志愿服務方面,有志愿者和安置點的孩子們互動娛樂,穩定群眾情緒。
六安市裕安區政協副主席孫耀平告訴記者,隨著洪水退去,受災群眾陸續開始返家打掃衛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我們鼓勵生產自救。”孫耀平說,受災群眾家里達到基本居住條件后,進行登記就可以回家了;如果回家后覺得不具備居住條件,群眾還可以回到臨時安置點繼續吃住,關鍵是確保安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余康生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