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秉承百年名校傳統,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謹遵“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探索教育改革之路……近年來特別是2019年秋季入學以來,在地方黨委政府及主管部門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池州一中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內涵發展,注重虛實結合,強化精細管理,從小處著手,用微改革撬動發展,闖出了一條全面發展、特色發展的辦學道路。在2020年的高考中,池州一中又向池州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精準施策 教學管理更加精細到位
“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教學常規管理,近年來,池州一中一直追求在創新中突破,在變化中發展。2020 年高考,1015 名應屆生,一本達線就有810 人。這就是一中順應新高考背景下求新求變效果的初步顯現。”池州一中教導處主任江仁安欣慰地說。
江主任介紹,近年來,學校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微改革,實現了教學管理的精細化。一是在培優培尖方面狠下功夫。“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學生培優培尖工作,比如今年寒假,我們就召集所有尖子生,針對他們的實際弱項,采取導師制輔導的方式,實行分類指導,效果比較明顯。”二是在高三年級逐步推進扁平化管理,實行以高三年級部自主管理為主、學校各部門協調管理為輔的教學管理模式。三是加大教科研力度,以備課組為單位,以研促教,研學結合。“我們利用寒假時間讓老師們自行整合兩輪復習資料,推動他們真正地深入教材、深入考綱,精研高考重點知識和重點題型。”江仁安主任介紹,學校教務部門還特別注重大數據系統在教學方面的應用,加強數據分析,及時找出每個學生的的弱項或不足,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導復習。四是實行教學常規檢查常態化。“我們定期組織對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巡課、聽課和聽課筆記檢查,不定期地組織不打招呼推門聽課。總之,我們最大程度強化了教務在教學檢查中的核心地位。”
堅持不懈 狠抓師德師風和教師隊伍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一直是各地家長關注反映的焦點,近年來,池州一中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不懈地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學校以學生評教、家長評教、同行互評為主要抓手,通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考查力度,整頓師德方面的突出問題。堅決杜絕違規收費、違規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從事有償家教或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兼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推行校內評優評先、崗位晉升、職稱競爭與師德掛鉤,實行師德缺失一票否決制。
此外,學校還狠抓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發揮名師效應,以“名師工作室”為依托,搭建平臺,組織示范課、觀摩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充分發揮名師特長,推動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繼續完善“青藍工程”,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和骨干教師的教學示范作用。繼續堅持推門聽課制度,推動教學檢查走向常態化。落實“向45分鐘課堂要實效”,強調課堂教學實效,打造高效課堂。
立德樹人 努力打造優質示范高中
如何實現更好的傳承與發展,一直是很多名校領導團隊急切要破解的難題。近年來,池州一中注重對學校的傳統和精神加以提煉,對在“立德樹人”的校本化表達中如何融入、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思考,最終確定將“居敬持志,成己成物”作為學校傳統和辦學理念。即,抱守著敬畏認真、專靜純一的態度和原則,不懈努力地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在更新、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幫助和成就他人他物,立己達人,兼濟天下。
談及此時,池州一中黨委書記、校長汪煒杰介紹,我們深刻認識到,百年名校,底蘊深厚,必須薪火相傳。“從現狀和使命出發,我們必須以‘接過來,提升她,傳下去’為辦學理念,牢牢把握規則性和道德性這兩個治校支柱。將德性賦予學校的秉性中,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中實現風清氣正辦學,以師德師風端正校風學風。”
“面對新時代蓬勃發展的教育改革大潮,基于池州一中的優勢和傳統、瓶頸和痛點,我們將改革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水平,將為學生打好基礎的國家要求和‘池州中學教育的標桿’的池州重托結合起來,提出了‘努力辦成內涵豐厚、全面育人、高品質人才輩出的優質示范高中’的辦學定位。這也是對池州教育負責、對池州人民負責。”汪煒杰介紹說。
“我們深知,池州一中在辦學治校中依然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尖子生培養方面更需加大力度。同時,目前取得的點滴成績也更多得益于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文化積淀,得益于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池州一中黨委書記、校長汪煒杰表示,今后,池州一中人將以更加拼搏的姿態,虛心學習,踏實工作,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內涵豐厚、全面育人、高品質人才輩出的優質示范高中”的辦學目標,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林躍文 高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