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他是愛人眼中會忘記交電費的馬虎人,卻時刻記掛著防汛隱患點;他是群眾眼中“土氣”的領導,卻能用實干拉來外地客商的投資……6月16日早上7時9分,始終堅守在防汛搶險一線的寧國市港口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甘磊,因突發疾病,不幸逝世,年僅44歲。7月27日,中共寧國市委追授甘磊同志“寧國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44歲的老甘走了
“我可能是甘磊生前見到的最后一個人。”寧國市港口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黃劍說。
“我們那天下午5 點10 分開始開黨委會,一直開到6 點50 分,后來甘磊出去了,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 點多了,那天晚上他值班。”黃劍回憶道,6 月15 日晚,甘磊回到鎮政府,兩人遇見后聊了半個多小時的工作,其間還向鎮長匯報了雨情。黃劍沒想到,那是他和甘磊的最后一次聊天。
6 月16 日早上7 時9 分,始終堅守在防汛搶險一線的寧國市港口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甘磊,因突發疾病,不幸逝世,年僅44歲。
“老甘走了”!那天,在港口鎮,同事、客商、困難群眾、種糧大戶……知道這個消息時,所有人都不愿相信。黃劍不知道的是,6 月15 日晚結束了黨委會后,甘磊和港口鎮黨委書記李華、鎮政府黨政辦副主任李雪三人又冒雨去了太平村,連夜查看雨情、水情。
在逝世前一晚,忙碌的甘磊沒能像往常一樣給愛人劉理清打個電話,沒能給家人留下只言片語。劉理清至今十分后悔自己沒有主動給丈夫打個電話。
他總是沖在防汛一線
寧國市港口鎮境內,除了穿鎮而過的水陽江,還有山門河和馬村河兩條大的河流,水情較為復雜。分管農林水的甘磊,入汛后總是不分日夜地奔走在水庫、塘壩、低洼地區,排查險情、檢查防汛物資、走訪風險點群眾。“這么多年來,每到汛期,常常半夜突然有事,他就趕緊從家里去鎮上。”他的愛人劉理清說。
今年6 月5 日,港口鎮迎來一陣強降雨。聯系灰山村的黃劍想到28 組附近有處隱患點,可能會對村里300 多位村民的安全構成威脅,他立即打電話給分管防汛的甘磊,沒想到甘磊已經趕到現場,快速調來挖掘機排除了隱患。隨后,甘磊又和同事們趕往一處堰塞湖查看險情,還冒雨去了農戶家被淹的西瓜地。黃劍說,在同事們的眼中,閑時整修、險時應急、防汛搶險是甘磊不停奔走的工作寫照。
“土頭土腦”的好干部
“他不像個干部,看著土頭土腦的。”這是59 歲的吳廷美眼中的甘磊。得知他離世的消息,老人非常難過。
吳廷美住在港口鎮太平村,常年患病,一個人生活,由于沒有經濟來源,被政府納入結對幫扶困難戶群體。甘磊是他的幫扶責任人。“他每個月要來好幾次。”吳廷美說,今年4 月,在甘磊的幫助下,村里將他家房屋修了,還幫他接通了自來水。看到老人生活不便,甘磊還幫助吳廷美建了一個與房間相連的衛生間。
外鄉人潘義勝2017 年通過土地流轉,在港口鎮西村承包了300 多畝土地種水稻小麥。在見到甘磊前,兩人曾因為種油菜補助的事,在電話里吵過一次架。事后潘義勝得知,其實在他第一年種水稻需要貸款周轉時,甘磊曾幫助過他,但他并不知情。后來甘磊到村里來時,潘義勝向他表示了歉意。“一般人可能就隨便說一句‘沒事沒事’,但他當時不光反向我道歉,還和我解釋了好長時間。”潘義勝說,從那時起,他就感覺到,甘磊是一位親切真誠的好干部。
“如果沒有他,我可能不會在這里投資。”浙江安吉人麻捷說,甘磊是讓他與港口西村結緣的人。2017 年,經人介紹,麻捷到港口鎮西村做文旅產業發展的設計。正是甘磊這位“看起來像是村里農民”的鎮干部,以他對村情的熟悉以及辦事的果決,打動了麻捷。如今,麻捷的公司已經在西村投資了四個文旅項目。
“爸爸,請您放心”
工作中細致耐心的甘磊,在愛人眼里卻是個馬虎的人:開一輛破舊的二手桑塔納上山、下鄉,還戲稱其為“小坦克”;幾年前受傷后手上裝了一塊鋼板,本應早就取出來了,卻因一直忙碌沒有取出;下鄉習慣了,褲腳總是卷得高高的,身上的衣服有破洞也不在意……
得知甘磊離世的消息后,身邊的人曾勸說劉理清,暫時不要把消息告訴他們的女兒甘暄,擔心影響她高考。但劉理清說:“爸爸比高考重要,我不想讓女兒因為沒能送爸爸最后一程而遺憾一輩子。”在媽媽的陪伴下,甘暄順利完成了文化課和美術專業課的高考,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追悼會上,甘暄代表全家致答謝詞:“爸爸,請您放心,我不會因為您的不告而別而一蹶不振,對您的思念會是我最大的動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