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關注社會生活突出思維考查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 高磊 周進
名師簡介
周進高級教師,多次獲得區級教學評比一等獎,被評為合肥市骨干教師、包河區好老師,所帶班級多次獲得市、區級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
高磊一級教師,曾獲市優質課一等獎,被評為區級優秀教師,多篇論文獲省級一二等獎。2020 年安徽中考數學試卷以《數學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體現“遵循課標、考查基礎、注重過程、滲透思想、突出能力、強調應用”的指導思想,堅持“穩中有變、變中求新”,對中學數學學科教學起到了引導作用。
1.試卷保持穩定
試卷總題量、試卷結構、基本題型等方面保持穩定。知識覆蓋面廣,數與代數約占51%,幾何與圖形約占38%,統計與概率約占11%,涵蓋了初中階段所有主要知識點。
2.重視雙基考查
試卷立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突出考查了初中階段的核心知識點。全卷中有近70%的題目是基礎性較強、與教材難度相當或直接源自教材的題目。充分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理念,同時也帶著濃濃的人文關懷,讓大部分考生在這疫情發生的特殊年份、在多年的數學學習中能學有所得、考有所獲。
3.關注思想方法
試題考查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形結合的思想,轉化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數的思想等思想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試卷中多處體現。如:第7、13、22 題分別以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種不同題型考查了運用函數的概念和性質去分析問題、轉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0、13 題考查了運用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的思想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8、19、23題考查了針對實際問題,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突出思維考查
數學思維不是簡單的推理和演算,需要在學習、實驗、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猜想等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抉擇,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案與策略。試卷通過設置探究型問題、開放型問題、操作型問題、應用型問題和運動變化型問題,突出了對數學思維的考查。如第21 題數據的統計分析問題,不是簡單的統計概念的應用,而是從已知數據入手,合情推理,從而解決實際問題,考查了學生統計推理的能力。
5.關注社會生活
結合數學學科特點,試卷試題素材、情境緊密聯系實際,數據大多來源于現實,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如第19、21 題,以線上和線下銷售、食品安全等真實素材設計問題情境,綜合考查了考生的建模思想、應用意識。同時也加強了對于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語言表達等能力的考查。
6.堅持不斷創新
試卷“穩中有變、變中求新”。如第9題一個主題干有4個不同的設問,即4個不同思維角度,較好地考查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第14題不是多選或多解題,而是設置了兩問的填空,有臺階、有層次,第二問的關鍵在于利用第一問的結論,從簡單到復雜,充分考查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道德與法治:基于核心素養凸顯四個維度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 高應紅 衛鶯鶯
名師簡介
高應紅高級教師,曾獲安徽省初中思想品德優質課比賽一等獎,“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部級優課等,被評為安徽省教壇新星,受聘擔任安徽省中小學教師教育網輔導教師。
衛鶯鶯一級教師,曾獲區初中優質課評比一等獎,“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部級優課等。2020 年安徽省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緊扣課程標準,立足國情省情,關注熱點話題,貼近生活實際,引領價值導向。整體布局和設問方式在繼承以往風格的基礎上,堅持穩中有進,落實核心素養,具體呈現出以下“四度”。
一、堅持育人導向凸顯思想高度
2020 年中考試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最根本的命題立意,以弘揚真善美為基本價值取向,以培養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為重點,突出文化意蘊與價值引領的思想高度。命題選材正面、陽光,體現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問題的設計大多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科特點出發,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引導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唱響時代主旋律。例如:第13 題以追星為背景,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向榜樣學習;第14 題以家書的形式,講述抗日英雄和抗疫戰士的事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注重學科基礎凸顯理性深度
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在今年的道德與法治試卷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整張試卷考查的范圍涵蓋“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三大模塊。試題立足學科基礎知識,又層層遞進,綜合考查學生提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例如:第13 題針對“追星”現象,考查學生對“追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第15題的情境探究,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三、關注家鄉發展凸顯參與廣度
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任務。而家鄉變化是學生最易了解的社會民情,也是最易檢測學生參與度的材料。第16 題作為考查安徽的專題,試卷根據不同的考核要求,從安徽省的地方資源出發,聚焦和裁剪“生態、教育、脫貧”三個方面的材料,營造試題情境,設計學科任務,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家鄉的發展,全面參與家鄉的發展。
四、貼近學生實際凸顯教育溫度
最能還原知識的生活意義的材料,是來自家庭和校園生活的情境,它們更貼近學生,更具真實感,也更具有溫度。2020 年安徽中考試題從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出發,立足學生真實生活,例如:第1 題做更好的自己,第3 題預防近視,第4 題增強生命韌性,第6 題交友的原則,第8 題維護集體利益,第15 題情境探究等都是引導學生在解決身邊的生活問題中學會交往、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生感受和體驗情境所包含的學科思想與知識,在答題中感受到教育的溫度。
英語:立足學科基礎體現時代氣息
□阜南縣第五初級中學 孫秀云
名校簡介
在阜南一中原校址成立阜南縣第五初級中學,現為阜南縣政府直屬的三所初中之一。學校占地88 畝,校園綠化面積達41%。學校現有教職工186 人,其中高級教師21 人,一級教師104人。碩士研究生2 人,大學本科學歷181 人,專科學歷2 人,工勤人員1 人。學校管理嚴格規范,實行校長值周制、年級部主任負責制、教師評價多元制、學困生包保制等一系列科學而規范的制度,內部管理規范,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名師簡介
孫秀云阜南縣第五初級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阜陽市優秀教師,阜南縣優秀教師,阜南縣英語學科優秀教師,長期從事九年級英語教學工作。
2020 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英語試卷嚴格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與規定命題,實現了英語教育的基礎性、科學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完美結合。選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生活性和文化特征。試卷有以下特點:
1.題型穩定難易適中
今年的試卷在結構上與去年保持一致,包括四大部分,即聽力、語言知識運用、閱讀理解和寫作。閱讀理解增加1 篇。試卷涵蓋了《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初中階段的主要內容,突出基礎性,難度適中。
2.聯系實際注重語境
試卷選材上,語境真實、語料鮮活、高度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時代氣息。考查學生在一定語境下對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關注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交際性。從聽力題的選擇到單項填空、從補全對話形式的創設到書面表達等方面無不體現著對于語境的關注和凸顯。
3.關注能力運用策略
無論是聽力部分還是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題目設計側重考查學生對語篇的信息獲取,分析歸納,推理判斷以及從整體上領悟文章要意,推斷作者意圖的能力。在關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滲透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
4.體現人文立德樹人
試卷字里行間充滿人文關懷,反映了《英語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例如,單項填空對話語境中體現了和諧、快樂、友誼、自信等;閱讀理解A 篇通過幾個網友對金錢的處置,倡導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樂于助人。閱讀理解B 篇講述了一個身殘志堅、實現夢想的故事。閱讀理解C篇中寫日記舒緩情緒。閱讀理解F篇以樹喻人,強調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化學:重視實驗探究內容考查全面
□阜南縣第二初級中學馬朝忠黃楊業
名校簡介
阜南縣第二初級中學是阜南縣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阜陽市平安校園,阜陽市籃球特色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學校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學校本著“做一個大寫的人”的校訓,在全體教職工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優異成績,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學校連續幾年獲得縣教育局年度綜合評比第一名。
名師簡介
馬朝忠中共黨員,一級教師。獲縣“優秀教師”“骨干教師”,“一師一優課”市級優課,實驗教學說課大賽市二等獎,化學實驗創新成果省二等獎,微課大賽省二等獎,阜陽市論文一等獎。
黃楊業中共黨員,一級教師。所帶班級曾被評為阜南縣先進集體;獲安徽省鄉村教師信息化大賽一等獎,省微課大賽三等獎,阜陽市論文二等獎。
今年安徽省中考化學試題布局上一改近幾年中考的試題風格,但命題上依舊延續了“面向全體,以穩為主,穩中求變”的指導思想。試題緊密聯系時代發展,注重化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的密切結合。內容上體現了“重視基礎、突出探究、聯系實際、促進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試題結構改革內容考查全面
今年試卷的題型、題量以及賦分與往年相比變化較大。全卷分為兩大題,即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題量由往年的16 小題調整為17 小題,總分由往年的60+4 分調整為40+3 分。選擇題中增添了安全標識的合理使用(第3 題)、實驗誤差分析原因猜想(第8 題)以及酸堿鹽與酸堿指示劑綜合知識的考察(第12 題);非選擇題中增添了科技短文的閱讀與信息提取(第13 題)。整張試卷命題范圍緊扣《化學課程標準》,考查知識點覆蓋全面,核心考點相對穩定,如化學變化、環境保護、實驗操作、溶液的配制、元素周期表、化合價與元素質量比的計算、化學反應基本類型、方程式書寫、控制變量的探究思想等等。
二、關注社會熱點密切聯系生活
試題從中國古代化學發展的智慧結晶、現代科技發展、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精心設計符合考生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考題,突出化學與生活(第4 題)、生產(第15 題)、社會(第3 題)、環境(第2 題)、科技(第13 題)等實際問題的聯系,體現了化學源于生活、源于社會,又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的時代主題。
三、重視實驗探究培育核心素養
第14 題以考查制取氧氣的實驗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生氣體制備裝置的名稱、實驗原理以及氣體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選擇;第15 題以硫酸亞鐵的制備為依托,考查學生核心實驗(過濾、蒸發)的認識與實驗操作所需的儀器;第16 題以金屬腐蝕為情景,著重考查鐵銹蝕的條件、控制變量在科學探究中的應用以及實驗方案的設計等,難度遞増,非常好地考查了學生的能力。第17 題以膨松劑主要成分為題材,考查學生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能力、圖表信息處理的能力與實驗操作時問題分析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有宏觀辨識又有微觀探析,既落實了科學探究又培養了社會責任感,促使學生提升化學核心素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 張洪金 整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