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孩子上學一切都挺好,家里種的桃樹也比去年掛果多了不少。”見到幫扶干部尉成輝,泗縣泗城鎮胡陳村貧困戶胡見友格外高興,拉起了家常。
2016 年底,胡見友申請易地搬遷。受惠于扶貧好政策,一家4口在縣城分得兩套50 平方米的房子。搬進了樓房,住進了小區,生活環境變好了,老人孩子都高興。
住進城并不代表脫貧就完成了,還要解決好一家人的生活問題,胡見友的家庭需要照顧,出遠門打工已經不現實,在城區找零工收入也不穩定,為其申請公益崗,家里事也很難放下。基于現狀,幫扶干部結合胡陳村離城區不遠以及胡見友有種植技術特長,建議胡見友發展經濟農業。
搬遷后的宅基地需要復墾,加上原有田地,胡見友家共12 畝地,光靠一季麥一季玉米收入有限,且需要大量勞動力,這正是胡見友最缺的,而幫扶干部的建議為他指明了發展方向。
今年疫情得到控制之后,胡見友又在桃園里忙活了起來,修枝澆水,小“毛桃”再次掛起了果,為了加強管理,胡見友將果園重新修整,用隔離網隔離,同時在“毛桃”成長期全程套上防護袋,這樣一來就極大防止飛鳥及蟲害的侵害。除此之外,胡見友還在林內散養土雞,減少蟲害、免去農藥成本、提高水果品質。如今,近百只土雞已經可以出欄,按現行市場行情每斤15 元,將有近6000元收入。桃果也進入生長中期,8000 余枚“毛桃”,將有5000 余斤成品桃,按去年7~8 元的市場價,今年桃果收入將近4萬元。
1.98 畝地,按傳統耕種模式種植一年純收入2500 元左右,而通過種植晚熟桃果,純收入達到2.5 萬元左右,這不單單是數字的的倍增,更是貧困群眾脫貧信心的倍增。胡見友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收成好的話,會考慮擴大種植,對脫貧很有信心。”
王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