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隨著長江水位不斷上漲,安慶境內不少沿江圩區被洪水所淹,當地群眾不得不緊急轉移,很多人不得不投靠親友,但也有不少人來到政府部門設置的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點內的生活是怎樣的?昨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走訪了位于安慶大觀區高琦小學太平寺校區的安置點。
在高琦小學太平寺校區安置點,孩子們吃住有保障,功課也有人輔導。
一周前開始接收受災群眾
記者從安慶市了解到,截至7月12日下午2點,安慶全市緊急轉移安置人口36999人,其中分散安置34626 人,集中安置2373人。截至目前,安慶在城區及望江、宿松、懷寧、桐城共設置31個集中安置點,其中桐城最多,有9個,其次是大觀區,有7個。
大觀區高琦小學太平寺校區安置點負責人賈竹海告訴記者,該安置點目前安置人口240 人,實際入住142 人,主要安置的是大觀區海口鎮河港社區的村民。“7月7日安置點啟用以后,就有首批村民住進來了,之后每天都有人來。”賈竹海說,在安置點啟用之前,當地相關部門就走村串戶,動員群眾轉移。
學校被改成臨時安置點。
吃住有保障每天35元標準
高琦小學太平寺校區的教學樓共有三層,如今成了安置點的宿舍樓。由于三樓正在裝修,村民被安置在了一樓、二樓的教室中。從家里轉移出來的時候,很多村民都只能“輕裝上陣”,只能帶些方便攜帶的日用品。不過到了安置點后發現,這里的物資比他們想象中的要齊全。
記者在教室里看到,課桌被搬到了一邊,放上了床鋪,床上褥子被子齊全。在教室外走廊上有一排晾衣架,晾曬著村民洗滌過的衣服。在安置點的值班室外有幾個熱水壺,24小時供應熱水。
“我們每個寢室都選出了一個室長,負責維護寢室的衛生和秩序。”河港社區謝家墩的村民丁金云說,7月8 日家里淹水后,他們一家六口都住進了安置點,“動員我們轉移時還有些顧慮,不過現在看來,這里的生活還是挺方便的”。
記者在該安置點采訪正好趕上安置點工作人員給村民發放晚餐。“這些都是附近一家飯店做好后打包送來的,今天晚飯是兩葷一素,都還是熱騰騰的。”安置點負責人賈竹海說,安置點的一日三餐免費供應,大人小孩每人一份。
“每頓飯菜都不一樣,挺好吃的,比家里的飯還好吃些。”丁金云的孫子笑著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安慶市各安置點人均日保障有一定的標準,其中高琦小學太平寺校區為35元。
安置點群眾將床鋪整理好。
有教師為孩子們補習功課
記者注意到,住在安置點里的主要為老人和兒童。除了保障他們的物質生活,安置點也為他們的心理健康操著心。因為來到安置點的村民大都是鄉里鄉親,他們可以相互走動、聊天,打發時間,天氣允許的話,可以到操場上適當運動。
長江堤壩的旱閘有人員24小時值班把守。
對于安置點里的很多兒童,當地政府部門也有特別安排。據介紹,大觀區抽調區直搶險預備隊伍到安置點進行輔助工作,其中就特意安排教師來為他們補習功課。
“房屋被洪水淹了,我們會好好照顧他們的。”賈竹海說,安置點值班室24 小時都有人在,隨時為安置點的村民提供服務,“希望大家一起渡過難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王從啟 蔣六喬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