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歙縣官方公開了《提升徽州古城文化內質和外在形象五年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要求相關責任單位與屬地政府結合實際抓好落實。此舉是為了保護徽州古城,弘揚徽州文化,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提升徽州古城文化內質和外在形象。該行動計劃以5年為期,從2020年元月1日開始,到2024年12月31日為止。期間,干好以下20件大事。
其中,徽州文化傳承方面,增加朱熹等歷史文化名人的相關內容,形成獨具徽州文化特色的導游詞;實施閔雨樓修復,德勝門、問政門修繕和城墻遺址保護。科學論證恢復縣城南門-紫陽門段城墻。合理設置城墻標識標牌;開展徽州古城街巷文化發掘整理工作,從街巷沿革、街巷建筑、街巷名人、街巷典故、街巷風貌等方面梳理古城文化內涵,為徽州古城保護與利用打牢堅實基礎。
旅游業態引導方面:修復紫陽書院,整合歙縣中學、徽墨廠等文化資源,拓展研學旅游,完善交通設施,優化區域交通;合理規劃太白樓-太平橋周邊交通,整合太白樓、長慶寺塔、西干山、紫陽山等旅游資源,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亮點;充分利用徽州古城山城水城橋城特色資源,開辟旅游線路,增加旅游景點,推進“民宿+”產業發展,借力“非遺夜市”,發展“過夜經濟”;結合徽州歷史博物館建設,實施石頭屋片區和打箍井街、老糧食局地段環境整治,打造文化街區。
基礎設施完善方面:督促印象徽州開發商盡快完成太白樓周邊環境整治,并實施綠化修復;開展徽州古城保護范圍內第二批歷史建筑調查摸底、資料整理、評審確定、公布掛牌等工作;加快推進徽州古城保護范圍內雨污分流、街巷道路整治、停車場建設以及綜合管線下地等工作。進一步綠化、美化、亮化徽州古城。
規劃項目建設方面:將烏聊山(長青山、斗山)上被居民開墾種植蔬菜的土地集中收回,拆除不協調建筑,編制綠化規劃,栽植鄉土樹種;合理規劃臨溪門周邊旅游業態,引導中和街服務于本地居民的服裝、鞋帽、百貨等外遷,整治大北街口沿街立面風貌,調整斗山街游覽線路;科學論證修復閣老府,串聯打箍井街和許國石坊,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點。
古建筑活化利用方面:鼓勵全縣28個鄉鎮組織經營主體按市場行為在徽州古城主要街巷承租公(私)房,推介特色農產品,促進鄉村振興,達到一定業績的由縣政府給予租金獎補;依托徽州府衙博物館、徽州歷史博物館,打造徽州古城徽州文化展示館群,活化利用歙硯徽墨廠、上路街畢家祠堂、老茶廠地塊、漁梁及其他閑置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全面展示徽州文化中心形象;加大徽州古城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私房收儲力度,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通過市場配置文化旅游資源。
服務能力提升方面:落實徽州古城保護聯席會議機制,徽州古城保護范圍內重大項目建設均須經過專家論證和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完善相關程序和手續;進一步完善《歙縣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拓展徽州古城保護范圍內文物建筑、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補助范圍、提高補助標準;落實徽州古城煙花爆竹禁放、車輛禁(限)行、文明養犬措施,杜絕尾隨兜售、拉客宰客等不良現象,營造良好的文明旅游環境;以歙縣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徽州古城全國攝影大展、歙縣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畫廊國際馬拉松賽等大型賽事活動為依托,不斷提高徽州古城知名度和美譽度。
該“行動計劃”明確,落實徽州古城保護聯席會議機制,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實施好確定的工作任務。做好這項工作的基本原則有四條,分別是整體性和真實性相統一、保護與利用相兼顧、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統一規劃與分期實施相銜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