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對一個79歲的老人來講,本應是安享晚年的年紀,但老汪卻被一種發病率為3.7~11/100萬的血液病“擊中”了——那就是“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老汪命懸一線,經全身血漿置換10次,共使用新鮮血漿2萬余毫升,才重新獲得生的希望。目前,老汪情況穩定,正在進一步治療中。
6月初,家住無為縣某小山村的79歲老人汪某突然出現頭暈乏力,由于老人平素身體很好,就沒有重視,仍堅持去附近農場干活,2天后患者乏力感加重,并出現發熱,此時家人發現患者出現行為異常,胡言亂語,家人將其送入安醫大四附院血液科就診。
經檢查,汪某的血小板顯著低于正常值,全身多處紫癜,并伴有重度貧血且逐漸出現意識障礙、發熱、肝功能障礙等典型“五聯征”表現,被最終確診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
“該病是一種少見的以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系統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及發熱典型五聯征為主要臨床表現,該病發病迅猛,診療困難,病情兇險,病死率高,總體死亡率高達20%,老年患者死亡率更高?!痹撛貉簝瓤浦魅吾t師楊明珍介紹。
時間就是生命。由于老汪的血小板過低,醫護人員立即為他實施了血漿置換治療。在血液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協作及患者家屬的全力配合下,老汪連續4次置換血漿,聯合激素應用。隨著治療有條不紊的進行,老汪神志逐漸清醒,各項指標逐漸好轉,血小板呈上升趨勢,醫護人員在欣喜之余也看到了希望。
但2天后,老汪的病情又出現了反復,患者再次出現精神神志異常,血小板再次下降。血液內科專家團隊立即組織科內疑難病例討論,積極予以調整治療方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老汪的血漿置換再次進行,在連續行血漿置換6次后,患者血小板升至84*10^9/L,精神完全恢復正常,可在家人陪同下下床活動。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共使用新鮮血漿2萬余毫升。血液內科主任醫師楊明珍介紹,“TTP是一類少見病,起病兇險,部分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易漏診誤診,臨床醫生應全面分析,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血漿置換,挽救患者生命。”
劉莉俠 付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