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午后,淮南市朝陽醫院冠心病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楊睿和8 歲的雙胞胎女兒在陽光下一起玩滑輪,母女三人笑得格外開心。在女兒的心中,媽媽作為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湖北抗擊新冠疫情醫療隊隊員,不顧個人危險在武漢救人,是她們心中的英雄。
未與家人告別就奔赴前線
今年1 月26 日年初二,楊睿休假在家過春節時,看到同事在微信群里發安徽組建醫療隊支援湖北的文件后,立即報了名。第二天,楊睿趕到醫院,下午1 點多,她被確定為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一個小時后到市衛健委集合奔赴武漢。時間非常緊急,楊睿顧不上回家,從單位帶上簡單的行李就奔赴了戰“疫”一線。
楊睿向雙胞胎女兒講述自己的武漢戰疫故事。
楊睿首戰在武漢協和東西湖區人民醫院,她說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根本無法感受在武漢的辛苦。“那時面對未知的風險和陌生的環境,面對肆虐的新冠病毒,還要克服穿戴防護用品帶來的身體不適,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在隔離區,楊睿不僅要做護理,還要承擔病房的清潔工作與病人家屬的陪護工作。
每天工作時她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著密閉的N95 口罩,接近10 個小時不吃不喝。雖然是寒冬,但由于病房里很暖和,里面的衣服很快就濕透了。一旦來到走廊,這里的溫度又很低,濕衣服很快又讓人感到冰涼。
自學方言加強與患者溝通
新冠肺炎患者除了身體上的病痛,往往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人經常感覺到恐懼和焦慮。楊睿在武漢的65 天里,深知要使病人健康起來,不僅僅是讓身體恢復健康,更重要的是讓心理得到康復。她和同事每天都想方設法地給病人做心理輔導,在那個時候,她深深地體會到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依賴,仿佛他們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為了避免因聽不懂武漢方言而耽誤治療,她自學武漢方言,加強與患者溝通。為了緩解患者思想壓力,她繪制卡通圖畫送給患者,傳遞戰疫信心。
武漢戰疫期間,楊睿作為年輕的媽媽,最放心不下的還是淮南家中雙胞胎女兒的學習生活。由于楊睿的愛人也因疫情被隔離在單位不能回家,女兒只能托給楊睿的父母照看,可各類網課操作讓兩位老人無從下手。淮南相關單位得知情況后,組織志愿者關愛雙胞胎女兒的學習、生活。解決后顧之憂的楊睿全身心地投入到武漢戰“疫”中,并于3月1日火線入黨,光榮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3 月18 日,楊睿和同事們在武漢“首戰”結束,做好了撤離武漢的準備。當其他醫療隊員陸續撤離、載譽而歸的時候,3 月23 日,他們又接到轉戰武漢肺科醫院的通知。面對新戰場,楊睿和同事們依然逆行向前。
兩個孩子的“超人”媽媽
作為安徽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同時又是最后一批返回淮南的醫療隊隊員,65個日日夜夜里,楊睿對護士職業和生命也有了新的認識。
“以前,我覺得護理工作在人們心中可能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職業,但在這次的戰疫工作中,護士承擔著重要的任務,護士的使命不僅光榮而且責任重大,護士就是擋在死神與患者之間的那堵墻。”在經歷了武漢戰疫的65 天后,楊睿深刻意識到,護士把平凡而瑣碎的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事。
如今,楊睿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在醫院,她是照顧病人的白衣天使;在家里,她是兩個孩子的“超人”媽媽,日子過得忙碌卻充實。
陳彬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安浩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