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個頭嬌小,短發齊耳,做事就一個字:快!在滁州市抗疫的主戰場,向紅和她的同事們交出一份令全市人民滿意的答卷。她50余天“連軸轉”,第一時間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協助相關部門一周建成滁州版“火神山”醫院,三天完成簡易新風系統負壓病房改造……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滁州速度”。
1月30日,向紅(右二)在滁州“火神山”備用隔離病房建設現場。吳冰書/圖
未雨綢繆為抗疫打下基礎
1 月21 日,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被滁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指揮部指定為市級定點治療醫院,隨后該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這意味著這里將成為滁州市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作為該院黨委書記,向紅壓力空前巨大。
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是2015 年才組建的“年輕”醫院,幾年來從籌建到不斷發展壯大,向紅的工作千頭萬緒。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她預見性地提前準備,召開會議、摸排醫院物資儲備、組織對醫護人員開展培訓……她每天工作10余個小時。
“當時全國對新冠肺炎病毒的信息很少,我們自己了解也不多,但必須抓住每一個掌握的知識以備不時之需。”向紅說。
“早在醫院被確定為‘市級定點收治醫院’之前,向紅書記就組織全院醫務人員提前開展新冠肺炎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學習國家衛健委和省市相關要求,開始做打硬仗的準備。”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劉宗業說,現在回頭看提前準備的確起到了非常關鍵作用。
拼命三郎連創“滁州速度”
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既是傳染病醫院也是精神病醫院,作為滁州市唯一的市級定點收治醫院,簡易新風系統負壓病房改造、隔離備用院區建設等各項工作緊張地拉開序幕。
疫情暴發時,醫院里還有400 余位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治療,加上探視家屬,每天有近千人的人流量。一旦引起交叉感染,后果不堪設想。1 月23 日,向紅當機立斷,決定堅持嚴防嚴控,謝絕探視,對患者及所有醫護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帶領醫護人員一天即完成轉移感染科患者和建立隔離病區的繁重工作。
春節期間工人本身就難找,在疫情相對集中的醫院里施工,工人就更難找了。因為害怕被傳染,有工人坦言:給再多錢也不干。然而,早一天建成新風負壓病房對決勝全市抗疫形勢至關重要。向紅帶著醫院黨委一班人科學謀劃,動用一切資源,保障項目如期建設。
同時,積極協助相關部門建設備用病區,“修改圖紙、施工調度、設備供應……”經過夜以繼日的施工,僅用7 天時間,就建成了一座占地2000 余平方米的滁州版“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傳統耗時3 個月的PACS 信息系統建設工程也在一周完成;三天就完成5 間簡易新風系統負壓病房維修改造接收轉入病人……就這樣,向紅和醫院黨委“一班人”帶領全院職工以分秒必爭的狀態創造了多個“滁州速度”。
帶病工作迎接抗疫“大考”
“雖然前期已經做了充足準備,但當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到來時還是有種‘如臨大敵’感覺,因為心里擔心我們醫護人員的安全,擔心患者的治療。”1 月29 日,隨著該市第一例疑似病例入院,向紅意識到,真正的“戰爭”開始了。
“忙歸忙,但要忙而不亂!”2003 年向紅參加了“抗擊非典”,那次“戰斗”經歷讓她收獲了很多抗擊疫情的經驗。2 月8 日,醫院的醫用防護服儲備亮起了“紅燈”,向紅強忍腰間盤突出急性發作的病痛,立即帶人趕往天長市聯系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籌集物資。
10 套、8 套……在她和同事們積極努力下,天長市人民醫院等兄弟單位和生產企業東拼西湊來的援助物資解決了燃眉之急。
向紅還將心理干預納入抗疫中。面對網絡上不實謠言造成的恐慌,向紅意識到心理疏導十分重要。1 月28 日,該院迅速組建了由174 人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專家團隊,率先開通疫情心理援助熱線。截至目前,該院已接到來自滁州、安徽甚至武漢地區的心理咨詢電話400 余次,開展線下心理健康輔導近1000余人次。
無聲行動號召“向我看齊”
疫情發生后,向紅帶領院黨委“一班人”靠前指揮,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以無聲行動號召全院“向我看齊”。黨員們紛紛遞交“請戰書”,彰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為戰“疫”贏得了寶貴時間。
“抗疫緊張的時候,向書記幾乎每晚都是最后一個離開醫院,做事細致,很好地起到先鋒模范作用。”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紀委書記史延柱說,在她的帶領和影響下,全院黨員干部和職工沒有叫苦叫累,較好地完成工作。
“那些天根本沒有上班和下班概念,每天晚上必有一個‘碰頭會’,交流一天工作,總結經驗、分析原因、布置明天工作。”劉宗業說,疫情期間,向紅連續50 余天奮戰在第一線,大年三十晚上處理完手頭工作回家時已是深夜,而泡面也成了她當晚的年夜飯。
工作中向紅雷厲風行、果斷干練,對待醫護人員和患者她又展示出柔情一面。1 月26日,該院3 名醫護人員隨安徽首批援鄂醫療隊出征武漢,至今依然奮戰在武漢第一線。向紅一有機會就打電話給她們,并打電話詢問家人是否有困難需要解決;2 月14 日,是滁州市首批3 名確診患者治愈出院的日子,那天她強忍著腰椎疼痛,早早來到病房外樓下,等候為治愈患者送上祝福的鮮花。
黃元明 徐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素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