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20日,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有8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他們集體向多天來精心救治護理他們的醫務人員表達謝意。臨行前,8位治愈者之一、來自阜陽的金先生難掩激動的心情,不停地向主治醫生、感染科主任醫師李磊,腎移植科主任醫師劉洪濤等鞠躬表達感謝,“是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真心感謝你們”。
曾經做過腎移植手術的他,因為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藥物,與新冠肺炎用藥之間出現矛盾,給救治他的醫生們提出了不小的難題。
特殊:腎移植術后一年不幸被新冠病毒感染
29歲的金先生是阜陽市潁州區人,2018年12月下旬,因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已經到了尿毒癥期,金先生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成功接受了腎移植手術,術后恢復良好,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定期隨訪。今年2月4日,金先生在家開始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乏力、畏寒,自測體溫最高達37.7℃,后就診于阜陽市定點醫院,當地疾控中心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陰性,診斷不明確。
2月8日金先生被轉至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進一步治療。2月9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兩次咽試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重型)。
據金先生的主治醫生、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李磊介紹,腎移植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因為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其免疫力較正常人群顯著降低,而且往往合并一些慢性病。他們一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病情可能進展更快,治療難度也大大增加。如果患者病情較重且肺部CT表現明顯時,需要停用免疫抑制劑,否則肺炎難以控制,甚至發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危及生命。但另一方面,一旦停用免疫抑制劑超過一個時間限度,移植的腎臟有可能發生排斥反應,而排斥反應帶來的急性移植腎功能不全,同樣會使患者面臨險境。
醫生:“治療像走平衡木,我們必須小心取舍”
金先生因必需服用多種藥物,但抗新冠病毒藥物和其他合并用藥之間存在多種相互作用的風險。為確保用藥安全,治療組迅速會同金先生的移植手術主刀者、腎移植科主任醫師劉洪濤,腎臟內科主任醫師楊沐、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張圣雨等多學科專家組織院內大討論,為金先生量身制定了個性化的用藥方案,密切監測藥物濃度,保證用藥安全。
“這就像走平衡木,我們必須小心取舍,選擇對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法。”李磊表示,醫院高度重視此例患者的救治工作,分管醫療救治工作的副院長黃強教授坐鎮部署,治療組按照普通型(合并高危風險因素)對金先生實行一對一重點管理。每天專家組討論,根據各項指標,動態調整治療方案。“科學治療,密切監測,動態調整,醫院多學科協同的優勢在這位腎移植術后新冠患者的救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該院醫務處主任方詩元表示。
由于腎移植術后一年多又不幸被新冠病毒感染,從阜陽輾轉合肥,遠離父母家人,剛到隔離病房時,金先生一度情緒非常低落。病區的醫生和護士在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時,也從生活、心理等方面鼓勵他,緩解金先生緊張焦慮的情緒。
患者:“醫護人員像我爸媽一樣溫暖”
“特別感謝這里的醫務人員,雖然我看不見他們的臉,也不知道他們為我的康復做了哪些事,但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關心”,金先生說,醫生每次來查房,都會鼓勵他,及時告訴他各項檢測結果,告訴他情況在好轉,讓他堅定信心。每天中午,護士長都會打電話詢問他想吃什么,飯菜合不合胃口,“感覺就和我爸媽一樣溫暖”,遠在老家的父母也每日電話聯系,給金先生打氣。
從最初的焦慮、吃不下飯,到后期和醫護人員無障礙溝通,積極配合診療,飲食、睡眠都很規律,醫務人員都為金先生感到由衷的高興。李磊表示,患者心理負擔卸下了,積極配合治療,對后期康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院當天,腎移植科主任醫師劉洪濤也專程趕來向金先生再次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居家隔離14天結束后,還是要定期到醫院隨訪。“兩位主治醫生都和我建立了密切的聯系,我這是有雙重保障”,金先生說,回家一定聽醫生的話,好好康復,好好生活。
相關新聞:超半數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愈出院
據中國科大附一院執行院長劉連新介紹,作為省級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和省級新冠肺炎重癥集中救治基地醫院,醫院堅持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醫院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騰空感染病院住院部,設置6個病區對疑似和確診新冠患者進行分類收治,統一調配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重癥醫學科、感染病科、中醫科、心血管內科、老年醫學科、營養科等多學科臨床專家、護理骨干及醫院管理精銳力量,堅持應收盡收,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力做好新冠患者醫療救治工作。重癥、危重癥患者做到“一人一案”,盡最大程度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關注患者心理疏導,全方位提供人性關懷服務。
自2月10日以來,該院已連續11天有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目前累計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人數達到50人,超過半數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愈出院。出院患者中,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4歲。
方萍 姚自勤 張勁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文 黃歆/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