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號消息,2019年,中國科大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我們為大家制作了一部科普動畫,展現相關重要科研成果。快來圍觀吧!
1. 潘建偉教授課題組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間的散射共振,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
2. 路軍嶺教授等課題組設計出一種鉑-氫氧化鐵界面單位點新型催化劑,能在大溫度范圍內高效去除氫燃料中的微量一氧化碳,防止燃料電池“中毒休克”,為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提供助力。
3. 傅堯教授課題組發現簡單易得、高效環保的可見光催化體系,可激發分子間的電荷轉移,實現了溫和條件的脫羧酸偶聯反應,有望促進有機合成新藥的規模化生產。
4. 薛天教授等課題組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分子修飾技術,首次實現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為哺乳動物視覺的增強與修復提供了新途徑。
5. 薛永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們發現首例雙中子星合并形成的磁星驅動的X射線暫現源,證實了雙中子星合并直接產物可以是大質量毫秒自轉的磁星,深化了對中子星基本屬性的認識。
6. 潘建偉教授課題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創造了12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的記錄,為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通用量子計算研究打下了基礎。
7. 喬振華教授等課題組首次在毫米級碲化鋯材料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并指出該量子化現象可能由磁場下相互作用產生的電荷密度波誘導,補全了霍爾效應家族的一個重要拼圖。
8. 杜江峰教授課題組研究量子系統中由非厄米哈密頓量所支配的演化規律,并通過對金剛石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控,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觀測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
9. 畢國強教授課題組劉云濤博士與合作者利用冷凍電鏡,首次揭示了人類皰疹病毒內分子間對稱錯配的形成,解析了其DNA基因組的結構和包裝機制。
10. 周宏巖教授等課題組首次成功觀測到類星體核區為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提供吸積燃料的快速內流物質,完成了黑洞吸積物理圖像的最后一塊拼圖。
11. 潘建偉教授課題組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展開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實驗,在國際上首次利用量子衛星對嘗試融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進行實驗檢驗。
12. 陳仙輝教授等課題組成功獲得大面積單層的鉍2212超導體,并發現其與相應的塊狀晶體具有相同的超導電性和正常態物理,為高溫超導體二維理論模型提供堅實的實驗基礎,也為高溫超導體的實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出 品
發展和改革辦公室
鳴 謝
視頻相關科研團隊
科研部
新聞中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