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說起李榮飛,靈璧縣尹集鎮圩疃村的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面對家庭的不幸,他堅強生活,不向命運低頭,立足產業學技能,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羊倌”。
多年前,母親臥病在床、兒子還在上小學,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不能外出打工掙錢……李榮飛說,那時候他常常覺得日子沒法過了。2014 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貧困戶了解致貧原因,李榮飛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一個堂堂七尺男兒竟然是貧困戶,我心不甘,一定要爭取早日脫貧致富。”李榮飛說。
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駐村扶貧工作隊發現,李榮飛勤勞能干,但不知道從事什么產業,且缺少資金和技術。為了找到脫貧致富的“靈丹妙藥”,駐村扶貧工作隊結合國家種植養殖補助政策、種植養殖技術培訓政策和實際情況,與李榮飛多次討論,確定以土雞和山羊養殖、西瓜和蔬菜種植作為他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說干就干!借助國家扶貧資金,李榮飛購買了2000只土雞苗,開始了起早貪黑的養雞生活。為了學好技術,李榮飛還專門購買了養雞書籍,并參加了養雞技術培訓班。有了技術和努力,李榮飛的養雞場越來越好,一年下來收入就達到了20000余元。
嘗到甜頭的李榮飛決定擴大產業。他購買了20 只山羊,建起了標準化的羊圈,通過科學方法為山羊配制飼料。他養的羊肉質細嫩清香,顧客吃后贊不絕口。
如今,李榮飛不僅熟練掌握了土雞和山羊養殖技術,還學會了西瓜和蔬菜種植、豆腐和豆皮制作技術,致富門路越來越廣。“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幫了我,鄉親們鼓勵了我。”李榮飛說,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今后他會更加努力做大做強產業,帶動有志于發展種植養殖產業的鄉親發家致富。
王龍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