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科技創新實現重大突破,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脫貧攻堅連戰連捷,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在昨天開幕的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新鮮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展現了過去一年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
13項目獲國家科技獎
2018 年,我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預計全省生產總值2.97 萬億元、增長8%以上。財政收入5363 億元、增長10.4%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進出口總額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企業利潤增長15%,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高。
去年,我省科技創新實現了重大突破,13 個項目獲2018 年度國家科技獎。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啟動建設,中國科大全球首次實現18 個光量子比特糾纏,國內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在合肥誕生,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首次實現等離子體電子溫度1 億度,業界實際運算性能最高的數字信號處理器“魂芯二號A”研制成功,世界唯一讓機器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在科大訊飛實現,一大批重大源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此外,我省結構調整也取得積極進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3.9%和16.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9.4%。世界最薄0.12 毫米電子觸控玻璃成功下線,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 萬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2 萬輛、占全國13%,CA20 型飛機樣機首飛成功,維信諾第六代柔性顯示器生產線開工建設,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成長。
72.6萬貧困人口脫貧
2018 年,我省脫貧攻堅也連戰連捷。預計18 個貧困縣摘帽、725個貧困村出列、72.6 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目標如期實現,貧困發生率由上年的2.22%降至0.93%。
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省PM2.5 平均濃度為49 微克/立方米、下降12.5%,優良天數比例為71%、提高4.3 個百分點。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75.2%、提高3.5 個百分點,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82.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2018年,我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6%、達13983 元,縮小了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93 元、增長8.7%,高于全國增幅。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42 萬套,基本建成29.17 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6.75 萬戶。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也不斷完善。
關鍵詞:經濟和創新
創新能力連續7 年居全國第一方陣
民營經濟發展迎來又一春
2018年,我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統計顯示,2018年我省退出煤炭產能690萬噸,壓減生鐵粗鋼產能228萬噸,有序處置省屬“僵尸企業”58 戶。同時新增貸款4278.8 億元,直接融資5771.6 億元,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7 個、“新三板”掛牌企業26 個、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127 個。
2018年,我省房地產市場總體穩定。2018 年,我省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545 個、建成1518 個。引江濟淮工程全面展開,水利薄弱環節建設扎實推進。昌景黃高鐵安徽段、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杭黃高鐵、廬銅鐵路、滁淮高速、廣寧高速建成運營。
此外,我省還建成“四好農村路”擴面延伸工程2 萬公里,3 年7.2 萬公里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提前完成,農村電網低電壓問題基本消除,所有行政村實現通光纖、通4G 網絡。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我省新增小微企業銀行貸款1506.7 億元,減免小微企業稅費65.2 億元。這些措施幫助實現民間投資增長18%以上,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0.3%,民營企業數量首次突破百萬戶、達112.8 萬戶,安徽的民營經濟在又一個發展春天,迸發出更強的創造活力。
創新能力居全國第一方陣
2018 年,我省持續加強創新驅動,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我省依托“四個一”創新主平臺,下好創新“先手棋”。統計顯示,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1%,高新技術企業達4710 個,創新能力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據了解,2018 年,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天地信息網絡(安徽)研究院成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省級合肥濱湖科學城正式掛牌。10 個安徽省實驗室和10 個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組建運行,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省科技融資擔保機構完成組建,新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3個、眾創空間47個。
我省還成功舉辦首屆大院大所合作暨科技成果對接會,與中國工程院共建的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等項目啟動實施。蕪湖、馬鞍山市入列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界首、寧國、巢湖市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淮南高新區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同時,我省還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實施新時代“江淮英才計劃”,引進扶持50 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快遞業務量突破11億件
數字經濟是當下熱點。2018 年,我省出臺支持數字經濟、機器人、集成電路、現代醫療醫藥等產業發展政策。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中國聲谷建設、新材料產業發展等規劃。合肥智能語音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試點。
此外,我省第三批13 個重大新興產業工程、17 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啟動建設。“數字江準”中心掛牌運行,1500 個企業實施“皖企登云”計劃,“智慧+”應用試點示范向多領域拓展,合肥、蕪湖、馬鞍山入選數字經濟百強城市。
2018 年,我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0%以上?,F代服務業也加快發展,旅游總收入增長16.8%,限額以上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36.1%,快遞業務量突破11 億件、增長30%。農村電商全覆蓋加快推進,農村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400億元、增長50%以上。
關鍵詞:交通
“鐵公機”為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去年,我省基礎設施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布局不斷優化。一個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道干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基礎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南北6 小時、東西3小時過境,公路路網結構明顯改善,服務水平大幅提高,在安徽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支撐、牽引和承載作用。
鐵路:“杭黃”“廬銅”開通運營
近年來,我省高速鐵路網越來越密,去年新增高速鐵路80 公里。去年年底,杭黃高鐵和廬銅鐵路相繼開通運營。杭黃高鐵的開通運營,使黃山與杭州間列車運行時間縮短至2 小時以內,大大拉近了皖南與杭州灣地區的時空距離,對于完善國家快速鐵路網布局,加快沿線產業集聚,推動區域旅游資源開發,促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青阜、蕪廣鐵路電氣化和阜陽北站、符夾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等也已完工。
去年,一批重要鐵路開工建設。南昌-景德鎮-黃山高鐵安徽段,滁州-南京城際鐵路滁州段,池州-黃山、宣城-績溪高鐵關鍵工程等開工建設。商丘-合肥-杭州、鄭州-阜陽、合肥-安慶、安慶-九江高鐵等加快建設。
軌道交通方面,合肥市軌道交通3號線、4 號線、5 號線,蕪湖市軌道交通1號線、2 號線一期等加快建設。即將開建的鐵路當中,合肥-新沂、合肥-南京高鐵,淮北-宿州-蚌埠、巢湖-馬鞍山城際鐵路,G3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黃山旅游輕軌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公路:新建高速公路163公里
去年,我省公路建設取得長足發展,新建高速公路163 公里,新改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3200 公里,一級公路里程突破4800 公里。農村道路暢通工程3 年7.2 萬公里建設任務提前完成。“四好農村路”擴面延伸工程完成2萬公里。
其中,滁州-淮南、溧陽-寧德高速廣德至寧國段等建成運營。上海-武漢高速無為至岳西段、德州-上饒高速合肥至樅陽段和池州至祁門段、溧陽-寧德高速黃山至千島湖段、北沿江高速滁州至天長段、來安-六合高速安徽段等開工建設。
滬陜高速周莊至隴西段改擴建、蕪合高速林頭至隴西立交段改擴建、京臺高速方興大道至馬堰段改擴建、蕪湖-黃山高速、固鎮-蚌埠高速、滁州西環高速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合肥-霍邱-阜陽高速、明光-巢湖高速、阜陽-淮濱高速、宣城-涇縣高速、亳州-蒙城高速、黃山北外環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航空:
新橋機場跨入“千萬級”
去年,我省民航航空業穩步發展。其中,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 萬人次,全年達到1100 萬人次,提前兩年完成目標。同時,積極拓展國際航點布局,開通直飛俄羅斯航線;開通了“空地快線”,通過機場巴士將機場與軌道交通連接,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民用機場方面,蕪湖宣城民用機場加快建設,安慶、阜陽、池州機場改擴建開工建設。新建亳州、蚌埠、宿州、滁州民用機場和遷建黃山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水運:
一批水利工程加快建設
水利建設方面,淮河流城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竣工驗收。西泥河等沿淮洼地治理應急工程等基本建成。長江馬鞍山山河段二期整治、港口灣水庫灌區、牛嶺水庫等開工建設。下滸山水庫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引江濟淮、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月潭水庫、江巷水庫、巢湖環湖防洪治理,以及青弋江、統河、裕溪河治理等加快建設。
水運方面,澮河五河復線船閘、南坪船閘、池州港中電建安徽長九公司礦石碼頭一期等建成。新汴河航道整治開工建設。淮河干流航道安徽段、沱澮河航道臨渙至南坪段、渦河航道大寺閘至入淮口段整治、合裕線裕溪一線船閘擴容改造等建設加快推進。合裕線巢湖一線船閘擴容改、臨淮崗復線船閘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管網:
行政村實現4G網絡覆蓋
油氣管網方面,合肥-六安、江北集中區-蕪湖天然氣干線,定遠-明光、合肥-廬江、池州-青陽天然氣支線,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等建成投產。定遠-合肥(復線)、六安-葉集-金寨、巢湖-無為等天然氣干線開工建設。宣堿-黃山、阜陽-太和等天然氣管線加快建設。
電力電網方面,500 千伏肥西2 號主變擴建工程、蕪湖三輸變電工程、2018 年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等建成投運。宿州、蚌埠等地一批電廠建成投產。滁州同樂、六安金寨、阜陽阜三等500 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
信息工程對民生也越來越重要。去年,全省新建移動基站1.5萬個,基站總數達到22.2 萬個,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和4G 網絡覆蓋。
物流方面,合肥港物流園、淮北杭淮惠龍物流園等5 個第二批省級示范物流園區獲認定。安徽華源現代物流園區獲批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合肥空港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通過驗收投入使用。黃山機場水果指定口岸通過預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