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30日,記者從安徽省檢察院獲悉, 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就虛假訴訟民事案件,安徽檢察機關共辦理監督案件1004件,其中抗訴320件,發出再審檢察建議471件,制發審判人員違法檢察建議172件,執行活動檢察建議41件。
據通報, 2017年全省檢察機關辦理43件(抗訴15件、再審檢察建議24件、審判人員違法檢察建議2件、執行監督檢察建議2件);2018年辦理190件(含抗訴48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88件、審判人員違法檢察建議41件、執行監督檢察建議13件);截至2019年12月21日,今年共辦理771件(含抗訴257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359件、審判人員違法檢察建議129件、執行監督檢察建議26件)。從數據來看,辦案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此外,全省檢察機關共向公安機關和紀委監察機關移送違法犯罪線索124件,其中立案查處48件61人,涉及金額達4.7億元。共受理公安機關以涉嫌虛假訴訟罪移送起訴58件145人,審查后以涉嫌虛假訴訟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33件78人。
從我省檢察機關三年來的辦案實踐看,虛假訴訟類型不限于雙方惡意通謀逃避債務履行或謀取非法利益,還包括單方捏造事實謀取非法利益。其中雙方通謀型主要表現為雙方當事人惡意串通,通過偽造合同、借條等方式,捏造民事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獲得法院生效裁判,以達到轉移財產、逃避或減少對外債務清償責任的目的,或者使他人無故承擔債務、少分共同財產等。單方謀取非法利益型主要表現為一方當事人通過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偽造證據等手段,提起民事訴訟,獲得法院生效裁判,謀取非法利益,損害他人合法權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