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微信號消息, 2019年11月,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六安市督察發現,六安市霍邱縣秸稈禁燒管控不力,焚燒秸稈屢禁不止,綜合利用存在諸多問題,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影響大氣環境質量,虛報秸稈綜合利用成果。
基本情況
六安市霍邱縣作為農業主產區,每年秸稈產生量300余萬噸,開展秸稈禁燒工作以來,一度取得較好成效,特別是2018年實現全年秸稈焚燒零火點。但2019年入秋后,霍邱縣秸稈禁燒工作嚴重反彈、火點頻發,先后多次被生態環境部通報。截至2019年11月20日,根據衛星遙感監測和省級巡查情況,六安市發現疑似秸稈焚燒火點42個,其中霍邱縣24個,占六安市總數的57%,數量居全省所有縣(市、區)第一位。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禁燒責任未壓實,管控不力。
2019年9月12日,霍邱縣印發《關于進一步抓好秋季秸稈禁燒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宣傳力度,落實包保責任,強化防控措施,對重點區域實行不間斷駐守防控。但實際上,霍邱縣在秸稈禁燒的重點時段,重點工作措施未跟進,巡查頻次、力度不夠,責任沒有壓實。2019年入秋以來,省大氣辦多次通報秸稈焚燒火點現象,督促各地加強禁燒工作,霍邱縣重視不夠,仍未加強火情管控。10月31日,省生態環境廳就秸稈禁燒工作不力公開約談了霍邱縣主要負責同志,但約談后,霍邱縣并未重視秸稈禁燒工作,直至11月15日才對各鄉鎮、開發區秸稈禁燒工作強化巡查督查,沒有盯緊最關鍵的搶收時段,導致火點數節節攀升,焚燒現象不斷蔓延。督察發現,火點數位于前列的花園、夏店等鄉鎮禁燒網格化管理責任分解不細,禁燒宣傳不力,禁燒氛圍不濃。
霍邱縣秸稈焚燒點
(二)秸稈綜合利用配套建設滯后,收儲不力,上報情況嚴重不屬實。
六安市500噸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共51家,作為糧食主產區的霍邱縣僅有6家,2019年秸稈利用量僅4.4萬噸,秸稈綜合利用規?;捷^低。霍邱縣設計年處理秸稈量近9萬噸的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長期處于停產狀態,未發揮應有作用。六安市農業農村局等五部門聯合下發的《2019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半數以上鄉鎮實現秸稈收儲運網絡鄉鎮全覆蓋”,霍邱縣30個鄉鎮中仍有18個鄉鎮未配套建成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已建成的17個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僅能覆蓋12個鄉鎮的收儲需求)今年11月才通過核驗,2019年實際收儲量僅約6萬噸。但霍邱縣上報秸稈產業化利用量竟為75萬噸,與事實嚴重不符。
霍邱縣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長期停產,原料庫未收儲秸稈
(三)秸稈收割時離田工作不到位,秸稈焚燒隱患未消除。
霍邱縣中南部鄉鎮未嚴格落實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要點中“農作物秸稈收割留茬高度不超過15厘米,粉碎后秸稈長度不超過10厘米”要求,種植戶收割留茬高度普遍超過15厘米,且對收割后的板茬未及時旋耕埋茬。今年秋冬季霍邱等地持續干旱,留茬過高造成二茬稻無法生長,仍存在繼續焚燒秸稈的隱患。
霍邱縣石店鎮收割后留田秸稈
原因分析
(一)霍邱縣政府及有關鄉鎮政府對秸稈禁燒工作重視不夠,層層減壓,沒有保持好秸稈禁燒工作的良好局面。禁燒關鍵時期攻堅不堅決,強化措施不及時,相關鄉鎮包保責任未壓實,前哨作用未發揮,焚燒火點屢禁不止。
(二)霍邱縣相關部門對秸稈產業化利用底數不清,謀劃不全,虛報秸稈利用成果;對秸稈收儲建設、生物質電廠消納秸稈情況考慮不足;對收割留茬未有效監管,導致秸稈能源化利用嚴重不足,收割工作離田不及時、留茬不合規,存在隱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