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年關將至,農民工能否順利拿到工資回家過年備受關注。記者從昨日召開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以來,全省有306件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被移送公安機關,152件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被納入“黑名單”。
建立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制度,加大對欠薪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是實現根治欠薪的重要手段之一。2017年,人社部出臺了《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暫定辦法》,并會同國家發改委簽訂了相關的聯合懲戒備忘錄,對拖欠農民工的用人單位及其相關責任人實行“黑名單”管理。
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以來,我省對于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數額達到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的,或者因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以及將勞務違法分包轉包給不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組織和個人導致欠薪等行為,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
2018年以來,省人社廳先后向社會公布7批共105起“黑名單”信息,納入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由相關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依法實施聯合懲戒,比如限制其參與工程項目招投標、信貸融資,相關責任人按照有關規定不得乘高鐵高檔座位出行等。其中有30余條“黑名單”信息,通過國家有關平臺向社會公布。
“我們想向社會、向公眾傳遞這樣的信息,就是欠薪可恥,惡意欠薪有罪,違法就應該得到相應的懲罰?!笔∪松鐝d副廳長季星表示,未來將持續保持對欠薪行為的高壓態勢,使欠薪違法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目前,合肥、亳州、滁州等地實行“黑名單”管理工作力度較大,我省這項工作也走在全國前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