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沒人帶孩子”成為制約家庭再生育的突出因素,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存在較大“缺口”。針對這一問題,省衛健委日前發布了《關于做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到2021年,各市建成2個以上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普惠性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
通知顯示,到2021年,我省支持指導家庭科學照護嬰幼兒的政策機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政府推動、部門協同、家庭為主、社會參與”的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體系。大多數縣(市、區)都建有規模適度、管理規范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以下簡稱機構)。各市建成2個以上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效應的機構,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普惠性機構。到2025年,全省城市區機構全覆蓋(農村根據實際需求建立),實現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政策完備、應享盡享、應護盡護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打造示范樣板,引領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創新發展。試點分為單位福利性試點、社區公辦民營試點、 臨時托管看護試點三種形式。鼓勵支持規模較大的企事業單位為職工建設福利性機構。各市根據實際情況從醫院、學校、青年職工集中的企業中任選一個,在單位內部設置機構,為單位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有條件的城鄉社區要盤活閑置公共資源,提供場地設施,依托村居社區,建設社區機構,為轄區居民提供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結合小區資源,在街道、居委會或有條件的居民家中設立“臨時托管看護點”,供小區內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在遇到照料困難(照料人生病、有事外出等)時暫時將兒童托管照料,根據托管時間長短負擔一定的費用。
省政府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納入對各市和省政府有關部門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內容。加強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業務指導、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安全保障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規章制度落實到位。實行社會信用體系管理和動態管理,成立省級行業專家庫,定期對機構進行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對違反相關管理規定、規范,情節嚴重的納入黑名單。發生安全事故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完善群眾監督渠道,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進行查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