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汴河水利風景區榮升4A 級,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啟動創5A 對標提升工程,靈璧鐘馗文化園備戰創4A 實地驗收,蕭縣蔡洼紅色旅游景區啟動創4A工作……今年以來,宿州市文化旅游產業迎來大發展,A 級景區創建工作不斷加碼,社會文化服務市民的水平不斷提升。宿州市文旅融合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近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前往宿州市進行了采訪。
宿州市新汴河水利風景區
品味文化又有新方式
夏夜的宿州市銀河廣場,不同顏色的燈光讓景觀樹木變幻著色彩,美輪美奐。納涼的市民搖著扇子,擺著龍門陣,時而哈哈大笑。一些頑皮的孩子踩著輪滑鞋,在廣場上快速地打著圈圈。
不遠處的宿州市博物館里,也有一群“納涼”的人,他們正在安靜地欣賞書畫展。雖是臨時展覽,展品卻是一流的。每一幅都有自己的故事,靜待觀賞者去發現、去品味。與書畫展同時進行的還有一場皮影戲表演,這是博物館聯合當地劇團開展的演出,為的是豐富市民的游覽體驗。“晚上入館的游客數量不比白天少,這真是我們沒想到的。”8 月21 日晚,宿州市博物館館長劉林告訴記者,今年暑期,該館啟動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為市民提供了“夜游博物館”的美妙體驗,夜場一般持續兩個半小時,場均接待游客超過2000人。
劉林館長說,“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啟動以來,每周會安排不同主題的臨時展覽,還會用戲曲、音樂劇、舞蹈、老電影等形式的表演活動與之進行搭配,讓進館參觀的游客體驗更加立體。
泗州戲、梆子戲、墜子戲、花鼓戲是宿州四大地方戲曲,在今年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中得到了完美呈現,讓市民和游客對宿州本地文化,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認識。
文化場館服務在提升
“我們不僅要把游客吸引進來,還要把我們的厚重文化宣傳出去,讓更多人了解、記住我們的歷史。”劉林說,除了“博物館奇妙夜”外,宿州市博物館每年還開展多種活動,讓游客深入參與到文化場館的管理實踐中來,讓游客增長知識,也讓博物館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今年8 月,為豐富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宿州市博物館組織了兩場未成年人社教活動,共吸引了約80 名未成年人報名。博物館為孩子們提供宮廷扇、畫筆、顏料等作畫工具,進行創意繪畫。活動開始前,孩子們先在博物館參觀,通過觀察展品尋找作畫靈感。山水、花鳥、人物、場景……
這些傳統畫上的元素,都成了孩子們的創作靈感來源。7 月份,宿州市博物館還舉辦了志愿者培訓會,參與者有400 名之多。志愿者們在接受了志愿服務的定義、特征、精神內涵、博物館與志愿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分析典型志愿者服務案例等方面的培訓后,在宿州市博物館的展陳講解、游客導覽、展廳管理、環境衛生維護、安全保衛等崗位提供志愿服務。
據介紹,宿州市博物館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10 年10 月建成開放,集展覽、收藏、陳列、研究、傳播于一體,史料翔實、圖文并茂。近年來,該館不斷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游客服務水平,成功躋身國家4A級景點之列。
景區創建不斷“加碼”
“風景這么美,你就不能給我多拍幾張嗎?”8 月22 日上午,宿州新汴河水利風景區游人如織,一名女生接過男朋友的手機看了他剛拍下的照片后抱怨道。
新汴河景區大概是宿州人最耳熟能詳的一個景點了,和朋友約會、晨跑、接待遠道而來的朋友……市民大概率都會選擇來這里。而當你到了宿州,當地人或多或少都會和你提起新汴河景區,因為這條河有太多觀光點,有太多的歷史文化,更有著宿州人深深的家鄉情結。
碧水穿城,兩岸花香,綠樹蔥郁,輕舟蕩漾,水、岸、灘、堤、路、橋、景、燈交相呼應……新汴河景區依托新汴河城區段治理工程而建,它西起京臺高速,東至宿州閘,全長14.36公里,總面積840公頃,水面面積340公頃。
景區秉承“提升水工程、保護水資源、優化水環境、建設水生態、宣傳水文化”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創意精巧,布局嚴謹,個性鮮明,具有豐富的景觀要素、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及濃郁的人文生活氣息,是集防洪蓄水、生態科普、文化娛樂、休閑健身、廣場集會、旅游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景區。
蕭縣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投入不斷加大,宿州旅游景區創建工作進入快車道。新汴河景區在2019 年1 月終于成功躋身國家4A 級風景區,目前已啟動創5A 規劃編制工作;蕭縣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啟動創5A 對標提升工程;靈璧鐘馗文化園備戰創4A 實地驗收;蕭縣蔡洼紅色旅游景區,啟動創4A工作。
靈璧奇石文化園。
積極融入淮海旅游圈
今年4 月,淮海經濟區文化旅游聯盟成立大會在山東臨沂舉行,簽署了《淮海經濟區文化旅游合作協議》。淮海經濟區文化旅游聯盟的成立,有利于打破聯盟四省十市區域限制,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實現彰顯特色、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目標,從共同開發客源市場、打造旅游產品、建設信息平臺、推出惠民政策、推動文化旅游交流提升和建立區域旅游市場監管互動機制等六個方面開展合作。
今年,宿州市還組團赴徐州參加淮海經濟區旅游產業交易會,組織縣區售賣旅游線路產品;赴揚州參加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展示宿州運河文化、飲食文化,獲評最佳展示獎,獲評運河名宴(宿州扶疏宴)、運河美食(符離集燒雞、宿州撒湯)。
據介紹,淮海經濟區人口超過6000 萬,各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往來密切,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和自然資源豐富,旅游景區共約500 家,具有較強的市場吸引力。十市文化和自然資源豐富,旅游景區總量超過500 家,區域內已經形成了親情沂蒙、東方圣地、儒風運河、牡丹之都、楚漢文化、西游圣地等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資源特色鮮明,產品互補,具有較強的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
此外,十市聯盟還共建文化旅游信息平臺,建設“淮海文化旅游網”,發布聯盟城市旅游產品、節慶活動、惠民措施、文化服務等信息。通過建立聯盟文化旅游項目庫,提供文化旅游招商政策,引導區域內企業投融資開發文化旅游項目;加強旅游交通標識建設,構建區域城市之間通暢便捷的旅游標識系統。
文旅融合發展更惠民
8 月下旬,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至二季度末,該市已實現旅游總收入101.62 億元,同比增長17.28%;國內旅游人數1485.13 萬人次,增幅15.19%;入境旅游人數2.87 萬人次,增幅10.57%;各項指標增幅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時序進度任務全部完成。
至今年6 月底,宿州全市共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 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1 個;安徽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 個;安徽省優秀旅游鄉鎮11 個、鄉村旅游示范村29 個、休閑農業示范點6 個;省級以上重點旅游扶貧村44 個,其中15 個創建為A 級旅游村莊,新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 處;省三星級以上農家樂51 家,擬創評休閑旅游示范點經營單位60 家;各縣區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較強,從農旅融合角度,探索多業態經營。
碭山酥梨。
在文化扶貧方面,2018 年全市公共圖書館年流通人次累計347.22 萬人次,全市文化館(站)年服務人次累計325.41 萬人次。2019 年全市公共圖書館年流通人次預計將達404 萬人次,占全市常住人口(約為565.8 萬)的71.4%,而截至8 月底已達到323.8 萬人次;全市文化館(站)年服務人次預計將達328 萬人次,占全市常住人口(約為565.8 萬)的58.0%,截至8月底已達到292.9萬人次。
文旅融合發展釋放的惠民紅利,讓市民享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王吉 祥張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