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科大訊飛帶來的多語種A.I.虛擬主播“小晴”、中國聲谷帶來的“寫作機器人”……在今天開幕的2019 世界制造業大會上,各種各樣的“安徽AI”將讓大會增色不少。近年來,安徽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強省。預計到2025年,安徽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
訊飛A.I.虛擬主播亮相制造業大會
科大訊飛是安徽人工智能和智能語音產業的先驅。自1999 年成立以來,科大訊飛就長期從事語音及語言等核心技術研究并保持了國際前沿技術水平。同時,公司也推動人工智能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落地,致力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
據悉,科大訊飛在歷次國內外語音合成評測中,各項關鍵指標多次名列第一。在認知智能領域,科大訊飛相繼在國際認知智能測試、國際知識圖譜構建等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2017 年11 月15 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4 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明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在科大訊飛的帶動下,安徽人工智能申請專利數量及影響力排名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而基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科大訊飛等也持續拓展,推出覆蓋多個行業的智能產品及服務,推動在消費者、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政法、智能服務、智能汽車、智慧醫療、智能家居、運營商等領域的深度應用。
科大訊飛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 世界制造業大會上,他們帶來了訊飛智能辦公本、智能錄音筆等多個明星產品,其中還包括首次亮相的A.I.虛擬主持人。這位虛擬主播名叫“小晴”,是科大訊飛基于自身的語音合成技術推出的首個多語種A.I.虛擬主播,“通過采集錄制真人的聲音素材,并進行聲音標注以及機器的深度學習算法,構建出發音聲學模型,從而進行現場語音播報的虛擬主播。”在今年兩會期間,“小晴”就已上崗使用多種語言進行播報。
中國聲谷帶來“寫作機器人”
隨著2013 年中國聲谷的創立,又一座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的重鎮,崛起在合肥高新區。中國聲谷是由國家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作為全國首個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旨在通過投資、招商、孵化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產業項目向中國聲谷聚集,打造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2018 年,中國聲谷實現產值650 億元,16家骨干企業收入突破10 億元,金山軟件、寒武紀、云知聲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落地。2019年上半年,中國聲谷入園企業總數達571 家,上半年新增入園企業數138 家,實現產值410 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稅收22億元,同比增長35%。目前,中國聲谷已在教育、醫療、服務、汽車、家居等領域孵化培育了130 多款人工智能軟硬件產品,很多也已走入市場。
2019 年世界制造業大會上,中國聲谷將在濱湖會展中心9 號館開辟一千平方米的專館,集中展示部分園區企業創新研發的AI 軟硬件產品和智能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智能寫作展示區”“智能翻譯展示區”“服務機器人展示區”等。在智能寫作區,觀眾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機器人寫“會議紀要”,進行公文的智能寫作。據介紹,金山辦公軟件依托中國聲谷人工智能產業的資源集聚,在AI 推薦算法引擎加持下,打造了“智能輔助寫作平臺”。該平臺能夠輕松幫助用戶實現提綱推薦、段落推薦、范文推薦以及智能校對等,實現輕松高效辦公。
2020年AI帶動相關產業將達千億
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安徽也在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強省。
據了解,目前安徽擁有科研院所和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集聚了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數百家上下游相關企業,初步構建了從基礎設施、技術、產品到應用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同時,安徽也初步形成以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市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其中,合肥擁有科大訊飛、巨一自動化、華米科技、朗坤物聯網等行業領軍企業。蕪湖市形成了涵蓋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埃夫特智能裝備生產的自主品牌多關節機器人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馬鞍山市是安徽特種機器人產業集聚地。蚌埠、銅陵、宣城、安慶、阜陽等市初步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零部件相關企業。
2017 年,安徽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產值接近70 億元,同比增長46.3%,在全國占比約為9.8%。按照規劃,到2020 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50 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 億元。到2025 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500 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4500 億元。到2030 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 萬億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