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池州主城區西北角的池口路上,坐落著一組具有新中國成立初期時代特色的老工廠建筑群——老貴池茶廠。新中國成立初期,老貴池茶廠曾經是國家的創匯大戶。然而,改革開放后,老貴池茶廠遭遇了困局。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老貴池茶廠改制成功,保留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系列廠房設備,最終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老池州茶廠的廠房。
曾是國家創匯大戶
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貴池茶廠位于現池州主城區池口路一帶,當年其屬于貴池縣城外圍的池口村一帶,毗鄰池口碼頭附近。據介紹,安徽省內與此廠同時期同規模者,原本尚有祁門縣祁門茶廠、東至縣東至茶廠,但世事滄桑,時至今日留存完整廠址的唯有這一家。
1986年大學畢業即進入茶廠工作的殷天霽,如今是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介紹,祁門紅茶歷來是我國的創匯大戶,但新中國成立前的戰亂導致茶園凋零、制作茶坊大量倒閉,“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決定恢復祁門紅茶的生產。”
“當時資金極其有限,但所建廠房均是高標準施工,生產設備也都是進口的。1951年4月,貴池茶廠正常投產,很快在國內外市場上重現了祁紅當年的風采。”1986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貴池茶廠“安徽省出口生產重點企業”稱號。
改制后保持了原貌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期,曾經榮譽滿滿的國內紅茶企業開始經歷一系列挑戰:增值稅制度的改革、國內綠茶市場的興起,特別是歐盟出臺了進口的高標準,這些都對國內的紅茶出口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特別是當時中國紅茶主要出口歐盟,這讓很多茶企面臨著嚴竣的考驗。
2003年,國營貴池茶廠改制為國潤茶業有限公司,國潤從此便載著祁紅的聲譽一直航行在入歐的海上絲綢之路上。”“當時很多同行都在做綠茶,認為紅茶賺不到錢。但我們相信,世界三大高香茶不可能一直被埋沒。這么好的東西不能毀在我們手上。”在殷天霽看來,傳承的更多意義是要致力于祁紅的振興與發展。“幸運的是,改制后制茶方面的主要技術骨干都留了下來,對老廠房也進行了修舊如舊的保護,基本都保持了原貌。”
入選20世紀建筑遺產
2017年12月2日,在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主辦的“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發布會”上,在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等數百位學界專家見證下,100項“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問世,擁有68年歷史的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的潤思祁門紅茶老廠房入選。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百年寒暑交替,轉瞬即逝。“老廠房里還有不少老機器,能從這些機器上清晰地看到它的歷史。”六十多年的老廠房,茶香仍在。正如殷天雯所說,“不僅是建筑在說話,還有香氣在說話。潤思祁紅68年來不間斷傳承,在其建筑的維護上修舊如舊,不僅保護了傳統建筑,也維護了祁紅傳統的生產線。”
談及潤思紅茶老廠房未來的發展時,殷天雯表示:潤思祁紅老廠房,就是一個活的祁門紅茶博物館。“正如原單霽翔院長所言,文物必須是活的!未來我們努力打造一個文旅綜合體。”他介紹說,一方面將努力發揮中國20世紀建筑祁紅老廠房的魅力,將其歷史遺存包括非遺傳襲挖掘出來,建一個博物館,讓公眾感受一下老廠房與眾不同的生產線;同時,另一方面我們一部分茶業生產還要在這繼續進行,讓歷史文物在這兒既有傳統的色彩,也有現代的色彩。
俞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春友 攝影報道(部分圖片由受訪者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