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蕭縣公安局孫圩子派出所民警及時發(fā)現(xiàn)并查處一起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違法犯罪行為,嫌疑人高某某因非法種植罌粟被警方采取取保候?qū)弿娭拼胧?月12日,該案被移交蕭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今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從蕭縣警方獲悉:2019年4月5日,孫圩子派出所值班民警在轄區(qū)開展巡邏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轄區(qū)一戶村民家前的菜園子種滿了一種“綠植”,長勢喜人。但引起民警高度關(guān)注的不是這些綠植的生長狀況,而是這些“綠植”與毒品原植物“罌粟”十分相似。由于長期開展禁種鏟毒行動,罌粟的樣子在民警的腦海中十分深刻,經(jīng)過進一步仔細辨認,民警確定,這些“綠植”正是毒品原植物“罌粟”無疑。民警立即將這一片罌粟全部鏟除。
隨后,民警口頭傳喚這片菜園的主人高某某到派出所接受調(diào)查。在派出所內(nèi),高某某對其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罌粟的行為供認不諱。經(jīng)清點,高某某共計種植了570余株毒品原植物。談到種植罌粟的原因,高某某竟是聽說用罌粟做食物很好吃,為解饞就種了一片。這一理由令民警哭笑不得,民警當(dāng)即向高某某講明,食用毒品原植物罌粟的危害,以及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所要承擔(dān)的法律責(zé)任和后果。5月16日,高某某因涉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被采取取保候?qū)彽膹娭拼胧?/p>
6月12日,該案被移交蕭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警方提醒:罌粟屬于毒品原植物,我國法律規(guī)定,一株都不能種,種一株就是違法。罌粟苗和罌粟殼中含有嗎啡等生物堿,長期食用此類食品,人會出現(xiàn)和吸毒類似的癥狀,嚴重者人體中樞神經(jīng)也遭受傷害,對身體危害很大。
劉怡君 李榮耀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