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月4日,在有“徽州文化第一村”美譽的徽州篁墩千年古村落,清代“御賜”程朱闕里坊的搶救性發掘現場,更多的搶救成果引起人們驚喜。其中,包括出土了有“乾隆27年”等字的碑刻,出土了有朱熹、程顥、程頤三位儒學(程朱理學)大家的姓名石刻構件,以及完整的大橫梁條石等其他構件。6 月 5 日,搶救性發掘工作繼續,又出土了一塊無字橫匾,至此,該牌坊的大構件已經基本出土。
隨著發掘的進行,越來越多的物件出土。
根據史料記載和老人回憶,該牌坊還有一個石頭獅子和一個石碑可能在地下,需要繼續發掘搜尋。其中,石碑方位已經確定,因涉及地面民居事宜,將在協調好后發掘。同時,對其他可能存在的零散構件、殘件,繼續發掘搜尋。
此前,“程朱闕里坊”碩大梁柱和精美撐托雕件已陸續顯現,大家最為關注的 乾 隆 御 筆 的“ 洛 閩 溯 本 ”石 匾 ,已 有“閩”“溯”“本”等龍紋玉璽雕飾的殘件出土。
6月5日上午,黃山市文旅局主要負責人等、屯溪區政府和文旅體局、屯光鎮政府等,一起來到篁墩發掘現場,實地了解了發掘工作,查看了已經出土的牌坊構件。之后,市區鎮村及設計、施工等相關部門召開現場會,討論挖掘、保護、利用、管理、研究、修復設計等相關問題。會議確定,由所在地的屯光鎮政府成立工作小組、市區文化文物部門共同成立專家組,開展恢復石坊的前期工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